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和写作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点缀.通过阅读可以不断开阔眼界,更新大脑中的知识储备,拉伸大脑,驯服兽性,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书读多了,头脑的雷达自然敏锐,分辨率自然会高,对同一件事情,看出的层次自然多.而写作可以不断的总结提升,拓宽思考问题的视角,丰富自身的认知体验,从而得到最大的生命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40%来自阅读,60%来自写作,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有时,在阅读中会碰上"自以为明白了"的状态,觉得自己在阅读中没有什么问题,对书中的内容有一定理解,可一旦要对他人转述,却又支支吾吾没法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又或者别人听了你的表述后,压根没明白或者产生了误解,如此一来,阅读的成效大大降低.而写作恰恰弥补阅读上的不足,在写作中可以发现思维的欠缺,从而更好的进行阅读,思考和实践.
当然,写作一样存在着问题,写作中的迷惘,困顿,会强迫着你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敦促着你进行系统性的思考,逼迫着你开展有目的性的实践.只有这样做,你才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而你写出的文章又能够反过来推动你的阅读,思考和实践,在这种循序渐进下,人生就会愈发充实,个体的生命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什么是写作
写作和说话一样,都是一种郁积的发泄,如同爆竹遇火爆发.我们胸中有所积蓄,心中有一种表达的欲望,不吐不快,用嘴说出来叫说话,用文字写出来叫写作————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我们不过借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已.
如果说的更加简单点,写作是把大脑中所思所想,经过大脑的构思,组织,最后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活动.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算作是写作.
是先有题目还是先有内容?
前文说了,写作是郁积的发泄,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肯定是先有意思和情感才有的题目,题目生根于意思和情感,没有根,那悬空无着的题目从何而来呢?题目,不过是一条引线,生活的足够充实,平日里有所积蓄,遇到火就会爆发出来,同时感到一种郁积发泄的快感.
写作的目的
写作的目的在于将自己的思想或情感传达给他人,文字只是一种工具,用写出来的文章记载世间事物,事理和抒发作者的思想或情感.
思想和情感不能凭空发抒,必须依托语言或文字.如果单有意思或情感,不用语言或文字发表出来,那思想和情感只能深藏于心,无人知晓;单有文字而无思想和情感,写出来的文章也只是文字的排列,空而无物,读者也不能从中得到点什么.所以写作包含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即写什么?什么知识,什么事实,什么想法等,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它来源于实际的生活经验,包括世间的一切.生活充实,材料丰富,可写的东西自然多.可生活是否充实,这和作者的生活经验,阅历,智力,修养有关,需要时间的积累,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就得到.
形式,即怎么写?怎么表达?用什么体裁,语言能不能确切,优美,简练等,是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一种技术.胸中有所积蓄,是一会事,怎么用语言表达胸中的积蓄,又是另外一回事.语言上面如果有含糊,就会显得思想还没透彻,情感没有凝炼.语言上的毛病就是思想上的毛病,语言的粗俗就是思想的粗俗,语言的鄙陋就是内容的鄙陋,想得好,语言运用的得当,才写得好.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一种技术.凡技术必须通过大量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因为知识只是一种认识,对过往经验的总结和凝练,得出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它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其次知识并非都能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有些知识可以述说,有些知识则不行.那些不能用语言文字述说的知识,只能在实践中去感受.而技术是关乎于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结合现实经验,只能在实践中获得.
通过实践,我们又可以学习到那些不能用语言文字述说的知识,如此一来,在实践中,我们学到的东西总是会比语言文字表达出的东西要透彻和复杂的多.所以要想技术达到纯熟,精妙的境地,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须努力练习不可.好比学习游泳,不下水,仅凭几本游泳指南,怎么可能学会游泳?学习烹饪,无论看多少美食节目,烹饪教程,不动手做,永远也不会烹饪.
内容不可传授,但形式却可通过训练获得,我们学习写作,就是针对形式——学习如何表达?如何运用语言?
理论能指导实践——写作知识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就会变的盲目,方法能指示人以必由的途径,得到正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渔夫的儿子很会游泳,但和专业的游泳选手比起来,还是差远了。正确的方法能帮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成长.我们所学习的写作知识属理论,通过理论帮助我们完成实践中的写作,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和写作中有一个问题,绝大部分人只注重内容,不注重形式.阅读中只想着获取思想和感受,忽略了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而写作中只在内容上寻求,不注重形式.这样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所获取的思想,或想表达出的思想,都必定是浅显,不够深刻的,
写作和阅读都是用文字作为媒介,通过文字传达思想或情感,但文字是一种不完全的工具,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无论怎么表达,文字都不能将作者所有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详尽的传达出来.
换言之,写出来的文章总比想要写出来的话少,写出来的话总比想要表达的意思少.因此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同等重要,学习形式就是为了更好的传达,获取内容.
写作的态度
写作的目的是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读者,让读者了解我的本意,感受到我的心情,而不会难解或误解我的本意和心情.所以写作首先要假想有读者,以读者作为对象,而不是孤芳自赏,自说自话.一切写作技巧都要便利于读者,让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并在阅读中产生兴趣和愉悦,且能收获一些感悟和启发.糟糕的作品只会让读者产生厌倦和痛苦感.故写作有2个基本标准:
- 一.真诚;真诚分2个方面:
- 从内容方面说,传达出的思想和情感要真实,可靠,切忌虚假浮夸,不着边际;
- 从语言方面说,写作时的语气要诚恳,真挚,平易近人,不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或油腔滑调,充满谎言和轻视等
- 二.明了;明了也分2方面:
- 从语言表达方面说,要简单,清楚明了,让读者看的懂,能理解,少用艰深专业的字眼;
- 从内容方面说,传达的意思情感要明确,不可让读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又或者曲解,误解作者的本意.
文章的分类
普通的文章体裁大体可分为记述文,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常见的文章又有抒情文,叙述文,议论文.平时遇到的最多的又是应用文.有时候,一篇文章有人说它是叙述文,有人说它是抒情文,又有的说它是应用文,搞得我们自己都糊里糊涂的,不知到底该如何归类?这些类别到底有什么不同?很是苦恼.其实文章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的,自然有不同的类别.平日里说它是叙述文也对,抒情文也对,只不过是每个人的划分标准不同罢了.好比一个番茄,按照水果的标准,它归为水果类,按照蔬菜的标准,它又可以归为蔬菜.
最基本的分类标准:按照作者是否在文中发表意见,可把文章分为记叙文和论说文.
记叙文是作者不发表意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把事情的形状或变化写出来给大家看,叫大家看了文章仿佛亲身经历一般的文章.
论说文则是作者发表了意见,对事物的评论或事理的说明的文章,目的在叫大家信服和理解.如果再分得细些,记叙文又可细分为记述文和叙述文,论说文可分为说明文和议论文.
-
一.记述文————记载事物的性质,效用,形状等
-
二.叙述文————叙述事物的动作,变化,经过
-
三.说明文————说明事物和事理
-
四.议论文————发表主张,评论事物
一般人的标准:按照心的作用,把文章分为知,意,情三种.知即知识,情即情感,意即意欲.也就是平常说的叙述文,抒情文和议论文.
实用的标准:按照作者的意愿的主动或被动,把文章分为应用文和普通文.迫于生活需要,应付实际事务而不得不写的文章叫作应用文.其他的则是普通文.
四种性质的文章
按照作者是否发表意见,将文章分为记叙文和论说文.记叙文和论说文再细分,也就是最基础的四种文体:记述文,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
记叙文
记叙文按照记叙事物的动静不同,可分为记述文和叙述文.一个好比照片,一个好比电影.
记述文
记述文是从事物的光景着眼,将事物的状态,性质,形状等,依照作者目见,耳闻或想象的情形所写记的文章,它是空间的,静的,好比止水.记述文又可细分为科学性记述文和文学性记述文.
科学性记述文比较客观,主要是对事物认识的报告,见到什么写什么,听到什么写什么,不带感情色彩。
文学性记述文比较主观,带有感情色彩,主要是对事物的印象,如美丑善恶等.
写文学性记述文需要观察经验,但在材料的选择和整理上,与科学性记述文又是一样的.除此之外,写作时还需注意1.想象2.特点3.印象4.动词
框架与布局
记述文是作者对事物观察的结果,观察的顺序就是写作的顺序.顺序不乱,特色明显,就是好的记述文.
观察的顺序有两种:
-
一.以观察的次序为准,着眼位次,把事物所包含的千头万绪依照自然的顺序写出来,比方写山水,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先写远处的山,依次拉到近处的水或者由近处的水依次写到远处的山;
-
二.以事物本身的关系为准,着眼特色,重要的部分详细写,不重要或没特色的部分简略带过,比方写一颗树,肯定是从主干写起,然后枝干,最后写到树叶.
叙述文
叙述文是从变化着眼,写述事物的动作,变化和经过的文章.变化,经过都是关于时间的事,是动的,好比流水.
叙述文可细分成三类:
- 一.以真为主,授予知识的叙述文,如历史;
- 二.以善为主,授予教训的叙述文,如传记;
- 三.以美为主,授予趣味的叙述文,如小说.
框架与布局
叙述文是事物在某时间中经过的记录.事物的变化,经过本身就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流动,把这流动写出来就是叙述文.所以时间的顺序就是叙述文的顺序.
我们写一天所做的事,一定是从早上写起,然后写到午后,再写到临睡为止;写旅行的经历,要从起程写起,什么时候出发,先到什么地方,见到什么,后到什么地方,遇到什么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叙述事物的变化,经过,目的是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无关紧要的材料越少,特色就越能显露,因而在选取材料时,一定要淘汰无关紧要的材料,比方写一天所做的事,不必刻板的从刷牙,吃早饭一直写到睡觉,只要把那一天特有的事情写清楚就够了.
叙述的顺序可分为三种:正叙,倒叙和插叙.
正叙是从头写到尾,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尾,自然贯通,文章的脉络清晰可见;
倒叙是先写结果,再写其中发生的事情,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制造悬念,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插叙是在正叙中插入一段以前发生的事,对主要情节做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充实,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倒叙和插叙都是为了显露特色,淘汰不重要闲文的一种方法.因为事情的经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发展的,而时间又是连续的,可事情的原因也许发生在很早以前,如果从头写起,势必会写出一大堆无关紧要的闲话,这偏离了写作的目的.我们写作只需要把其中最重要的一段写清楚即可.
叙述文的对象是事物现象的展开,展开的情形是在时间上的流动,所以流动性是叙述文的特点.流动有快慢,因此叙述文也有快慢之分.快的叙述以写出事情的轮廓和梗概为目的;慢的叙述以写出事情正在进行时的状况为目的.一篇文章什么地方该快?什么地方该慢?主要看文章本身的意味而定,而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显露出特色,因此占中心的重要部分该慢,不重要的部分该快,重要的部分详写,不重要的部分略写.
记叙文的题材
写作和说话是一样的,写出的文章给读者看,等于是在和读者说话.如果老是谈些对方早已知道的东西或事情,那就毫无意义,听的人一定会感到无聊,厌倦.因此写作一定要有新鲜感,写出的东西一定要让读者感到新的意味.
记叙文都是以事物作为题材,新的意味是题材的生命.平凡的,人人皆知的或老生常谈的事物是不能作为记叙文的题材.新的意味需要观察,玩味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做种种挖掘.所以观察,体会是写作的基本功.只要留心,生活处处都是文章.
事物的新意味,从题材上说可分为两方面说:
- 一.事物本身不平凡,如新的风景,新故事,新的名胜古迹等;
- 二.事物本身平凡,但作者发现了新的意味,如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观点等.
从材料上说,新的意味可归纳为三种性质:
- 一.是新的知识;
- 二.是新的情味;
- 三.是新的教训.记叙文所能给与读者的,无非就是知识,情味和教训三种东西.
一篇文章可兼有两种以上的性质,像记述文能给与读者的只有知识和情味,不能给与教训,而叙述文却三种都有.
记叙文所写的事物,依据的是我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如果记叙的事物不曾经验过,那也就无从写起.而经验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自己亲身经历得来,范围较狭窄,但确实可靠;间接经验是从书本上或他人口中得来,范围广,但并不十分可靠,需要辨别.
间接经验只能知道事物的轮廓,对事物的细微部分无从知晓.但有时候,作者为了传出真相,使读者领会,往往非凭想象把事物的细微部分写出来不可.如何凭借间接经验书写细微部分呢?第一是不顾一切,把间接经验当成直接经验写;第二是在文中表明经验的由来.
记叙文的视角
写作时有三种立脚点:
- 一.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写作视角;
- 二.以第二人称"你"作为写作视角;
- 三.以第三人称"他"或那人姓名作为写作视角.
以第一人称"我"作为立脚点,写作好比独白,作者从"我"出发,处处把自己显露在文章中;以第二人称"你"作为立脚点,写作好比对话,"你"就是读者,这比起泛称"人"来的更亲切,唯一不便利的是对''你"的心理状况,只能做表明的叙述.以第二人称写作适合用于劝诱文和说明文中;
以第三人称"他"作为立脚点最为自由,通常大部分文章都是以第三人称写作的.采用第三人称又有2种态度:
- 一种是客观的态度,知道什么写什么;
- 一种是全知的态度,作者拥有上帝视角,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记叙文的表达
写作是以读者为对象,一切法则都要便利读者.好的作者能够建立与读者的纽带,能够把一件遥不相及的事往身边拉,一直拉,一直拉,直到它变成读者自己的事为止.
过去的现代化
记述文和叙述文都是写事物的,只不过一个写的是空间的,静的,一个写的是时间的,动的,好比止水和流水.
- 如:"牵牛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颜色虽很美,但少实用"属记述文,
- "院子里的牵牛花,红的,白的,紫的,都很鲜艳的开了"属叙述文.
但记述文和叙述文所写的事情都是过去的,记述文写的是一时的,叙述文写的是连续的.将过去的事情用现在的手法写出来就是一种便利读者的方法.
在心理学上,人有一种天性,对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大感兴趣,而对于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常常会关注它的进展,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看它的结果如何.人又有一种自负的心理,凡事都喜欢自己占有一定的地位,不愿一味受人指示,更不喜欢他人一旁指手画脚.所以把过去的事情用现在的手法写出来,可以使读者暂时忘却所叙述的事情是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而把它作为现在的事情去追求它的结果.
其次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好像是和作者一同观看一件事情的进展,事情的结果如何,好像不再只是由于作者的提示,读者也有参与其中,也有发现的功劳,如此增进了读者的兴趣,提高了文章的黏度.
描写
写作时为了使得文章更有生气,让读者看后犹如亲身经历一般,常需要进行描写.描写就是让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把呆板,生硬,含混的语言变得生动,鲜明,准确.
比方"院子里的花开了"只是陈述了一段事实;"院子里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全都鲜艳的开了,美丽极了"
同样是陈述一段事实,但读后的感觉就不一样.好的描写可以使我们对已熟悉的事物有新的感受,使我们对陌生的事物恍如亲见亲历.
描写事物的目的在于传神和逼真,部分的粗细的描写,胜于全体的叙述和说明.所以最重要的是捉住印象.印象就是将自己所得的感受,不加解释,说明直接写出来,让读者看后也得到同样的感受,这就叫作印象.获得印象需要平日积累各种经验.从经验中得到印象,把印象化为文字,这是作者方面的事.从文字中得到印象,因而增加自己的经验,这是读者方面的事.,所以写作和阅读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描写最简单的方式是使用形容词和副词,但不能完全依赖形容词和副词,因为描写必须具体,太过抽象就谈不上印象,比方"美丽""漂亮""寂静"太过抽象,读者得不到实感,自然领会不了其中的意味,如把"美丽""漂亮"换成"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是否就不一样呢?"寂静换成"什么声音也没有"是否更真切呢?
凡是我们接触到的事物,都可以供我们描写.其中最重要的是景物和人物:景物环绕着我们,常常影响到我们的情思和行动;人物是一切事物的发动者,没有人物也就不会有事情.
景物不仅限于风景名胜,也包括房屋,街道,只要是我们身处的环境,都可作为景物.描写景物,第一要选定自己的观点,好比照相时的聚焦;第二要捉住自己的印象.即眼睛怎么看见就怎么写,耳朵怎么听见就怎么写,内心怎么感受就怎么写.
人物的描写可以分外在和内在两部分.外在的描写指可见的一切,如服装,样貌,动作,表情,语言等;内在的描写就是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需要以作者自省自察为根据,缺乏省察是不会有好的心理描写的.但表现外在的一切都根源于内在的心理,所以心理描写和外在描写是分不开的,有时借用外在描写来表现内在的心理,如此文章会更有深意.
场面的切换
在写作中,特别是叙述文,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动,事物所处的场面也需要变换,好比电影,每个时间段,电影中的场景也会不同,如果定格在一个场景中,事情也就没有进展.所以时间,空间有变动,场面也要跟着变换.
选择场面有两个标准:
- 一.要看事情的全经过,哪些是主要部分;
- 二.要看有关系的人物中,哪些是主要人物.把场面配在主要的事情和主要人物上,就大致不会有错.
以上是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这里需要提下,小说是最活跃的记叙文.世界上最出名的,流传最多的,大多都是小说.但小说是作者创造出来的,可以完全凭空捏造,并不一定要依据事实来写述,可小说又是真实的,这真实指的是它的思想情感————它对人生和社会的表现......因为小说里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思想是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感受和对生活的思索.
论说文
论说文,按照作者是否发表意见,可分为说明文和议论文.
说明文
说明文是解说事物,剖析事理,阐明意象,使人得到关于事物,事理或意象知识的文章.
记叙文是不表示意见的文章,而说明文所表示的是作者的理解.记叙文在于使读者知道作者曾经接触过的某些事情,说明文在于使读者理解作者对于某类事情的理解.
发表意见的文章还有议论文,那议论文和说明文有什么不同呢?
说明文在于使人有所知,议论不但使人有所知,还要有所信.换言之,说明文是一种理解,议论文是一种主张.理解就是天地间存在着一些道理,让作者给领悟了出来,清楚明白的懂了.主张则是说一件事必须这样理解才对,那样理解就不对;一件事该这样干才行,那样干就不行.
比方,说明文的题目的形式是"xx是什么?""xx是怎样的?"等,议论文的题目形式是"xx应当如此""xx是不对的"等.但说明文是议论文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不经过理解的阶段,一个人是很难作出什么主张的.所以议论文是从说明文发展而成的,
说明文和其他文体一样,大多数采用独语式.所谓独语式,就是作者一个人在那讲话,凡是必须让读者知道的都在说的内容里.
说明文的开头有两种形式:
- 一.疑问式 如1.动物是什么?2.何谓信仰?3.生命是怎样起源的?
- 二.独语式 如1.动物 2.信仰 3.生命.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必须具备六项条件:
-
一.所属种类 使说明的事物和其他事物分离开来,如人是动物,不是植物;
-
二.所具有的特点;
-
三.所含有的种类 即写明它包含哪些种类,使读者理解更加容易;
-
四.显明的实例 举例说明,让读者更加明晰;
-
五.对称和疑似 为了避免读者混淆,易于区分,加深理解;
-
六.语义的限定 如果出现会发生歧义的词汇,要做特别说明
以上六项逐一写明,事物也就说明白了,如果六项中的某一项或几项都是读者所熟悉的,当然也可以省略.
议论文
议论文是把作者所主张的某种判断加以论证,使人信服的文章.
写议论文分两种:
- 一种是作者自己提出一个判断来论证,叫作立论;
- 另一种是对别人的判断进行驳斥,叫作驳论.
立论没有特定的敌论对象,驳论有特定的敌论对象.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目的都在于发现真相,而不是击败对手,所以论证的立脚点应该在理智上,而不是凭借个人感情讥笑谩骂对手来获得胜利.
另外写驳论的目的,在于使敌论者折服,放弃他原来的主张转而信从我的主张.因此在写驳论之前,应该好好研究对方的立论,发现他的弱点和错误,然后搜集证据和材料,最后加以攻击.
写议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认定自己所要提出的命题.命题确定了,然后加以证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证明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论点,切忌变更,不可使议论出了本命题范围以外.
第二步是证明,证明分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直接证明是用积极的理由来证明.间接证明也叫反证,即通过证明对方的谬误来确定自己的主张.
证明的方法有演绎法,归纳法和辩证法三种.演绎法是从已知的事实,事理,推出其他的事实,事理.,比方著名的三段论A:凡人都会死 B:苏格拉底是人 C:苏格拉底会死.演绎法对于事物只论概念,不究实质,所以也叫形式论证.
归纳法是审查许多事实,事理,比较,分析得到它们的共通之处.归纳法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归纳的前导.
演绎法和归纳法都没有顾及到事物本身的变化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一切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关系,且事物是在不停的变化.我们把重视实际条件,不把事物用单纯的概念来处理的方法叫作辩证法.
以上详细介绍四种性质文章的写法,但往往一篇文章的性质难免全体一致,可终究也是逃不出记,叙,说,议这四种性质.绝大部分文章中往往含有两种以上性质,记述之外兼有叙述,说明,或叙述之外兼有记述,议论.那如何划分呢?其实这个不必太纠结,哪种性质的成分较多,文章就属于哪一种.
"心"的文章
前文说了,文章有不同的分类法,按照心的作用,可以分为知,情,意三种.
知,即知识;情,即情感;意,即意欲.一件事情,知道它是什么,与别的事情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发生喜悦,愤怒或悲伤,这是情的作用;想把它怎么处置,这是意的作用.知的文章通常是记述,叙述或说明糅合的文章,情的文章都是记叙文,意的文章则是议论文.
随笔也叫作小品文,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的文章.主要写述随时随地的生活片段,什么题材都可以做.新奇的见闻,读书的心得,事物的看法,或生活中的各种琐屑的小事等.随笔的用途,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写景,也可以发表议论.文章不拘泥于形式,长短随意.常见的随笔如日记,游记,札记......
日记是写述每天的见闻,行事或感想的文章,以时日为纲领,性质属于叙述文.游记是写述自己旅行游历途中所见所闻的文章,以地域为纲领,属于记述和叙述糅合的文章.游记分两种:一种是普通游记,题材比较单一,只记某一名迹或园林,寺庙;另一种是旅行.题材比较广阔,记某一地方,名山大川或都市等.
游记中包含两种成分:作者自己的行动和所游境地的光景.读者关心的是所游境地的光景,不是作者自己的行动,所以作者只需简略的写自己的行动,而关于所游境地的光景就必须写得详细.
知的文章
知的文章一点不掺杂作者个人的情感,只是对当前事物作客观的剖析.最常见的知的文章是学术文,学术文以朴素,精密和正确为美.因为学术文的目的在于使读者精密的知道,正确的理解,这非诉之于读者的理智不可;如笔下带有情感,难免混淆读者的理智,妨碍学术上的授受.
写学术文,必须对于学术有了精深的造诣.当动笔写作时需注意三点:
- 一.凡用字眼,要按照它在学术上的意义使用它;
- 二.凡语句,要多所限制,使语句含义确定;
- 三.凡积极修辞手法,不宜乱用,应以朴素,精密,正确为美,不带个人感情.
情的文章
生性缜密的人喜欢写事物优美的部分;生性豁达的人喜欢写事物壮伟的部分;一个闲适的人听了烦嚣的蝉声也会说它寂静;一个忧愁的人看了娇艳的春花也会感到凄凉.文章写的就是眼前的景加上心中的情,心情不一样,物景就跟着起了变化.事物还是客观的事物,一经主观心情的照射,所现出来的花样也就繁多了.
情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情的文章,即抒情文.感情不能凭空发抒,必须依托事物,离开了事物,感情也就无从兴起.用记叙事物的手段来达到抒发感情的目的,叫作抒情文.抒写感情的文章都是记叙文,只不过抒情文以感情为中心,更偏主观,平常的记叙文以事物为中心,更偏客观.但两者的写作方法都是相同的.
抒情有两种方式:
- 一种是明显的,如"十分开心""很高兴""怒火中烧"等;
- 一种是含蓄的,需要领悟,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
明显的方式比较强烈,如疾风骤雨,逼得读者没法子不立刻感受;含蓄的方式比较柔和,需要读者慢慢凝想,才能辨出它的情味来.
感情也有强弱之分,通常把显然可辨的喜怒哀乐等感情,叫作情绪;另外一种强度很低,低到有时作者读者都不觉得的,叫作情操.如对于生死无常,往往有一种惆怅之情,这种心情却谈不上悲伤或哀愁;看到名山大川,会有种壮伟之感......都是情操.
抒写感情并不在于堆砌"快乐""高兴""开心""痛苦""愤怒"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可以一个也不用.如果你把引起你感情的缘由和经过写出来,无论外界的事物或是内心的变化,都照当时所感受到的写出来,一样可以达到抒发感情的效果.如朱自清的<背影>.
诗是最常见的抒情文,和记叙文不同,记叙文在于叙事说理,事理是直接了当,一览无余的,所以它忌讳迂回往复,贵能直率流畅.而诗在于遣兴表情,兴与情是低回往复,缠绵不尽的,所以忌讳直率,贵有一唱三叹之音,使情溢于辞.
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
作诗常用的手法是暗示.暗示就是不把意思完全说明白,不把意思完全说尽,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琢磨.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留足了余地让读者去发现和玩味,同时还能满足他的自负心;另一方面,暗示可以使语言,文章更加丰富,含有余味.但暗示的前提必须是读者能领会的出为条件.暗示的手法分两种:笔法的暗示和材料的暗示.精髓在于用部分暗示全体,文章才会有余情.
实用的文章
迫于实际生活需要,应付实际事物,不得不写的文章叫应用文.应用文和其他普通文最大的区别只在格式上,并不在内容,应用文的内容同样可以是记述文,叙述文,也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
常见的报告书,说明书,书信等,都是应用文,其中书信是最常用的应用文.书信的构造分为三部分:
- 一.前文,内容是寻常的招呼和寒暄;
- 二.事务,这是书信的主要部分;
- 三.后文,内容仍然是寒暄和打招呼.
写作知识终归是一种理论知识,只能起到指导作用,或者说它是一种辅助力量,参考意见,它能帮助我们整理杂乱,补充缺漏,使写作变得有条理,清晰,但也不可处处受它的拘束.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点在"行",能够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