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思考出来的思想要马上写出来?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一个人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输入能力的提高,又会伴随输出能力的增强,而加深对知识的创新性理解,即输出的过程中必会发生输入,这无疑又会提升自身的素养

其次,写作是阅读中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帮助我们检测阅读吸收的情况,还能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促进思考,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

正如:真正读懂一本书,往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这本书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然后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的多,因为只读不写是低效的,是不完整的。人很容易陷入到获得知识的快感中,自以为明白了,对书中的知识有一定理解,可一旦要对别人转述,却又支支吾吾,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清晰的表达出来,又或者别人听了你的表述,压根没懂,如此,这本书算白读了。

因此,写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一种深度的学习,能积极促进知识的吸收,还能提升理解和记忆,深化和巩固个体对自身思维的全面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思维的品质。

另外,大脑有个特点,人只有用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我们才能够准确的把握自己的思想。可以说,一个人不动笔,思想就不会有系统。写作是巩固我们认知体系的过程,让我们的认识更有结构,更有系统,更有逻辑,而不是混乱不堪,零零碎碎,杂乱无章。

抽象化的存在并不如具体化的东西可靠,它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的消失。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它能将抽象的动态化的思想转换成具体化的静态的知识,并保存在书本等存储工具中供我们随时翻阅。写作能很好巩固我们思想的成果,避免来之不易的洞见,灵感转瞬即逝。

知识和思想在大脑中是高度动态化的存在,而不是静态的,我们的大脑会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境提取不同的知识,然后将不同的知识进行各种不同的重新组合——可以理解为建构的过程,由此得出不同的思想或答案。

因为这些组合是随意的发生,所以得出的思想或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灵感、顿悟就是这样发生的),但是这些思想并不稳固,也没有经过大脑的反复思考,反复加强,它只存在于短期记忆中,还未被加工成长期记忆———或者说还未被纳入认知体系中,再加上这些思想是动态化的存在,如果不马上提取,写出来,或者反复记忆,它们很快就会和时间一起流逝,消失。

写作其实就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但这个建构又是具体化的过程,它将大脑中隐性抽象化的建构过程显性化地表达出来,整个过程看得见,摸得着,还将思想具体化展现,保存下来。

因此我们思想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固,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还能顺带理清思路,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发现自己的真实思想。

如果不写出来,我们的大脑中虽然也进行了建构,但我们得出的思想一般不止一个,大脑很难判断出哪一个思想最符合我们的期望,或者说大脑不会重视这些思想。因此,写出来是明确自己思想的最好方式。

总而言之,写作的目的一方面是加深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效果;一方面是深化和巩固认知体系,提升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是发现自己的真实思想,保存来之不易的洞见和灵感,避免好不容易得来的思考成果轻易消失。

updatedupdated2023-06-04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