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偶然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挺好奇的,特意加入阅读清单,今天抽出几个小时草草读完。
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整个疫情从发生到结束的角度,看待这本书,有种似成相似、感同身受的感觉,某一刻认为书中的内容不像是虚构或很久以前发生的,而是刚刚、不久前才发生的事情。
鼠疫也好,新冠也好,虽时代背景不同,但两者是何其的相似,何其的雷同,有些场景如同是昨天发生在眼前一样,不知这是预言?还是侥幸的揣测?
面对大疫三年后的今天,读完这本书,心中五味杂陈,顿时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自我感叹到:历史不会重复,但某些趋势及其结果却是永恒不变的!
有时候,问题是什么,怎么定义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如何解决问题。what与why的思考不过是面向现在,而我们需要的是面向未来思考,即how。知易行难,行动永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问题发生时,并且正在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时,一些人想的是怎么定义问题,怎么把自己身上的责任推脱掉,怎么尽最大的可能保全自己;
而另一些人却想的是该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避免更坏的可能发生?怎么保全绝大多数人?他们不计较名利得失,不害怕背黑锅、担责任,他们只想尽最大可能干好自己的事,尽到自己最大的责任。
生活中干实事,有担当的人太少,绝大多数人都是秉持着“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被这极少的一群人给保护着。
联想到钟南山,张继先,抗疫斗士……突然想到基辛格的一句话:“中国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媒体总是服从上级的命令,宣扬乐观主义,屏蔽了一些先知先觉的人所提出警觉式的提醒。比方说,第一个提出新冠病毒的人——张继先。
当人们习惯了痛苦,也就不再感到痛苦。罗素说:“提到过去,每个时代都承认它是事实,提到当前,每个时代都否认它是事实。”
**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然而当灾祸落到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人性就是如此。
一个人的死亡可能引起社会的轰动,但多数人的死亡时,大家却习以为常。死亡不过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只有真正接触到死亡,面对死亡,心中那份对生命的渴望与敬畏才真实可贵。
世事无常,人生变幻莫测,生死难料。总有一部分人倒在胜利的前一刻,倒在黎明的前夕。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人更容易松懈,更容易放松警惕,殊不知“敌人”时刻咬紧着牙关要给你致命一击。行百里半近九十。
因此,人生的道路不可松懈,越接近目标,越接近成功,越要谨慎小心认真对待。
书中的结尾,又让人联想到现实,想到如今大众对疫情的态度,不自觉地苦笑。人确实是一种擅长遗忘的动物,总能好了伤疤忘了疼痛。也许,正是这种能力让人类繁衍至今。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还是想警醒众人,人不能活得太安逸。
美国鬼说他们死于狭隘和傲慢,中国鬼说他们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
鼠疫也好,新冠也好,这些都只是形式,“病毒”永远不会消失,它会在我们最松懈,最不以为然,最漠然的时候,以某种形式突然现身,试着给每一个遇到它的人致命一击。因此,时刻保持警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及时做好准备,当灾难再次降临时,我们才能沉着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