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扬的王二
最开始是从一本杂志上认识到王小波,看到他的照片,第一眼就是觉得这人长的可真丑,然后本能的对他不感冒,也就跳过了————看来第一印象还是挺重要的!当然这里也怪自己太过肤浅,以貌取人.
后来接触到他的作品,马上就被吸引住了,一查作者,原来是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王小波的那张丑脸(看来长的有特点还是挺重要的!).然后就是赞叹:果然人是不可貌相的!也顺带着反思自己的肤浅,要多注意那些其貌不扬的人.
当然,心中也不免犯起嘀咕:好像生活中,长得丑的,大多都很有才华.很多有才华的,大多好像也长得不咋地(除了极少数个别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不过,很快就释然了:缺陷就是美嘛!太过完美反而容易毁灭.正因为缺陷,才促进了寻求完美,因此才有了用才华弥补缺陷的机会.要不然怎么彰显自己的特点,吸引到别人的注意?
再说了,要是你长得又好看,又有才华,你丫儿的,还让不让人活呢?社会中谁也不会允许别人太过完美,要是太过完美,也会很快被众人毁灭(好吧!我是小人,别怪我阴暗).
之后,迷上了王小波的书,彻底被他折服,特别是很喜欢他那种幽默中带着深刻,深刻中又藏着幽默的风格.可欣赏他的作品,还是无法忘怀他那张丑脸————可以说他那张丑脸时刻闪现在眼前,还是泛着微笑(看来还是自己肤浅了,心中默念:波哥别怪我,长的丑,这是事实,真的不能怪我......)————好想当着王小波的面说:"王二,你丫儿长的可真丑!",不过以波爷的痞性,我能想象,他肯定是笑着他那张丑脸一本正经地回答:"也没你丫的说得那么好看!"
看王小波的书,会发现他是一个挺有趣的人,特能胡吹乱侃————好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北京的作家都挺能侃的,能说会道的,而且都说得挺有道理.渐渐你就会喜欢上这个人————真的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不知不觉就会觉得王小波的那张丑脸好像也不那么丑了————看来才华还是有修饰缺陷的作用.
独立自由的王二
王二的作品始终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个人独立自由的人格。这种独立自由的人格无论是那个年代,还是如今这个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因为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还是人云亦云,喜欢随声附和,被时代裹挟着,像浮萍一般随波逐流。他们缺少个人独立的自我意识,一切听从时代的要求,社会的安排。他们很少能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明白自由是什么?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如果你了解王二的经历,就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沉重、压抑和灰暗。绝大多数人屈服于现实,丢掉了反抗,失去了自我,人格逐渐被社会化,最后彻底沦为时代的行货,社会的机器。就像猪圈里的猪一样,每头猪的命运都被人给安排,这样的安排让猪痛苦不堪,猪想改变,可每次反抗又是无力的,最后只得接受自己的命运。那个年代的人和动物无异,这真的是悲哀。
但在这种环境下,王二依然保持一份个人独立自由的人格,这是多么的可贵啊!现实能奴役人的身体,却奴役不了人的灵魂,只要精神是自由的,灵魂就是自由的。他就像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代表着一种独立、自由和理性,象征着一种反抗————对命运的反抗,对时代的反抗。它反抗教条,反抗僵化,反抗逆来顺受的顺从,也许它的反抗是渺小的,但却是老奸巨猾的。我被这份反抗的精神,这份反抗背后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所打动。
正如书中序言所写:
“我以写小说为主业,但有时也写些杂文,来表明自己对世事的态度。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爱憎等等”
王二的作品不光是写给读者,更是写给自己,让自己时刻保持着独立自由的人格。当一个人在写作或阅读中,他就超越了性别,超越了人类,他就是在思索,他就能获得一种快感———一种智力的愉悦,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积极乐观的王二
王二最大的魅力不光是作品中散发出的个人独立自由的人格,还有由这种独立自由的人格散发出非常正的价值观.它充满了乐观,积极和正能量,给人一种美好,一种希望,让人看到生活的意义.王二说他向往积极,乐观,他确实做到了————相信读者都能感受到,特别是在那个压抑,沉重,灰暗的年代,他是那么的鲜明,那么的特立独行,让猪圈里的群猪艳羡.当然,这其中也有苦中作乐的味道.
王二是个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是轻松,幽默,有趣的.读他的书,好像是在和他交流,你总会在不知觉中被他逗笑,可他的思想又是深远的,深刻的,事后总能有所触动,倍受启发.他的文字中藏着理性和感性,在感性中透着理性,理性中印着深刻————我想这可能是出自他的坦白,实在,直接和诚恳.我能从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态度中感受到一种独立,自由,理性,成熟以及尊重.
他尊重每一个独立自由的人格,每一种价值观,哪怕是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个人独立自由的人格.他批判世事的同时,也在批判自己.他否定别人的同时也会去肯定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言蔽之.并且他还会尊重第三者(读者)的存在,尊重他们的独立自由的人格,强调他的批判仅代表个人观点,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把自己置身事外(好像自己能独善其身),把自己当作真理和权威,忽视读者的独立自由的人格的存在,霸道的代表他们去批判别人,强迫着被批判者以及第三者(读者)接受他的批判.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存在着多元的真理,他相信每一种真理的存在必有它的价值,它的道理.他的批判是在引导,而不是在否定.
我很喜欢王二对张爱玲的那段评价.他肯定张爱玲对女人理解的深刻,但还是欣赏不来她的作品.他认为作品应该向读者传递一些积极,乐观,美好的东西,不该是悲观,消极(个人认为人在压抑,灰暗的日子里是需要希望的,一件美好的东西能激发出生活的意义,让人有活下去的勇气).
现实生活中,人已经很烦了,读书本身就是为了排忧解闷————跳出现实世界,到一个理想的世界中去避风息凉.如果你的作品中都是些消极,悲观,令人心烦的事,读者看了以后不烦也要烦,烦了更烦,而心烦这件事本身就够领人糟心了.
其次,一本书能不能出,并不取决于它将有众多的有艺术鉴赏力或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对他们应该是有益,而是取决于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没有鉴赏力或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书不能对他们有害.应该站在多数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而不是少数人或个人的立场.(那些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能自行调节,能自己解决烦恼,可那些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呢?他们该怎么办?他们还不能自行调整,不足以自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