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的是中央文献出版的《周恩来传》,这个版本虽然写的比较详细,但总感觉缺少个人色彩。太偏向于历史,偏向于集体,人物不够形象、立体、丰满,缺乏个人情感和生活细节的描写。
偶然发现这个版本的作者是周恩来的侄女,挺惊喜的,因为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周总理,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周恩来。书不厚,大概20万字,本想着花4个小时看完,结果越看越慢,整整用了6个多小时读完———书中太多的细节使阅读的过程中不得不仔细的留意。
周总理的一生可以用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无私、劳而无怨、终无留言的“六无”形容。
如果说,从一个少年口中能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话,会令人刮目相看。那么这个少年用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信念,那只会让人倾佩有加。这个世界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少之又少,而周总理就是其中之一。
常说公私分明,周总理身上的“公”多于“私”,或者说他的“私”完全是为“公”服务的。因此,他常为了“公”而牺牲掉自己的“私”。
在旧社会,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以周总理的权位,亲朋好友应该可以得到不错的前程。但周总理为了党,为了国家和人民,从不给亲朋好友开后门。他的纯粹影响到整个家族,并且常为了“公”牺牲掉家族的“私”。
不知道他这种人是用自私形容,还是用无私形容更加恰当。我能想象,为了国家和人民,他可以牺牲一切,他的家人、他的朋友,甚至他自己。他好像已经不单单再属于他自己和他的家人,而是属于人民和国家。不过换个角度想想,这应该属于周总理的“狠”,历史上也只有有这种“狠”的人才能成大事。
有时候,背负的太多,死亡也是一种解脱。这句话很适合周总理。书中写过周恩来夫妻对死亡的态度,而且在晚年,总理的夫人看到面对疾病时痛苦不堪的周总理,真的是于心不忍,曾表达过想尽早帮总理结束这种痛苦。无奈的是,他们连死亡的权利都没有。不停的手术,不停的抢救,尽可能地压榨他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周总理是怎么死的,他是累死的。
书中有很多周总理的照片,文革前期的照片中的周总理大多是容光焕发,精神烁烁,身材较饱满,看起来较健康的。后期的照片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完全是一个枯槁的老人,生命被榨干,廋成了皮包骨。病态的样子让人看了伤心,可这样,他还在硬撑。书中最让动容的一幕是周总理向朋友调侃自己:“老乔啊,‘文化大革命’把我累垮了!”——真有些泪崩。
评判一个人的品质,不要看他如何对待身份比他高的人,要看他如何对待身份比他低的人。处在周的位置,可以说位高权重,而位高权重者一般给人的印象是居高临下,不可一世,专横,霸道。可周总理截然不同,你很难再找到一个能和他一样待人自然、亲切、尊重、平等的总理了。周总理给人的印象永远都是积极、正能量的,几乎很少会发火,他把负面的情绪,委屈,痛苦,煎熬,不公等都放在心底,自己默默承受。
细节见人品,小事见人心。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周总理的观察能力,其洞察与敏锐,可谓是无微不至,常人根本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他都能非常谨慎和小心的处理。怪不得老话说成败在于细节。
周总理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一生都在随时的反思。因此,他总是能认清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但他又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他能看清局势以及局势的发展,为了顾全大局,他甘愿牺牲自己去承认和接受自己并不存在错误和批评——这样的不公、委屈、痛苦、煎熬有多少能承受。(对于一个正直的人,为了顾全大局去承认自己并不存在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与煎熬)。只能感叹周总理的这份胸襟、包容、坦荡、格局何其的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