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自古就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因此师傅教徒弟总会留一手,以防着徒弟.就如同寓言中猫教老虎本事,老虎学会了本事却想卸磨杀驴吃了猫,还好猫留了一手上树的本事才保住了小命.因此,古往今来,在历史中失传的绝技和看家本事数不胜数.

但事实真的是师傅防着徒弟,故意留一手不愿意教吗?

私以为,师傅并不是防着徒弟,也不是故意留一手不愿意教,而是不想限制徒弟,这其中包含着师傅对徒弟的希望——希望徒弟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超越自己,同时也希望借助超越自己之后的徒弟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突破.因为,师傅的功夫已经成型,认知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它的体系基本定型,但也正因为这种定型的认知限制了师傅更多的可能性,它导致师傅的功夫进步举步维艰,始终停留在一个境界,无法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这是做师傅的苦恼,也是当徒弟变成师傅之后的烦闷.

徒弟之所以为徒弟,是因为他的可塑性.他比师傅有更多的可能性.师傅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塑造徒弟,徒弟也根据师傅的要求来发展自己.徒弟的功夫在还没成型前,他的认识结构还不是完整的,是可以继续建构的.而这种不成型,不完整恰好留给了徒弟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师傅把本事一口气全教给了徒弟,那么无疑是给徒弟定了型,那么更多的可能性也会消失.徒弟的功夫无非是师傅的复制,师傅的认知体系也成为了徒弟的认知体系,徒弟的发展不过是重走了师傅的老路,师傅是徒弟的模板,徒弟是师傅的影子,徒弟将活着师傅的影子中,师傅会活在自己塑造的模板里,师傅和徒弟最终都被困在相同的认知体系中,被限制,被阻碍,被制约,很难再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换言之,师傅之所以要留一手,是想给徒弟留有自由发展的余地,让徒弟有更多进步的空间,而不想把徒弟给彻底塑了型.如果师傅不保留的教授徒弟,徒弟的认知体系一旦成了型就很难再改变,那师傅的好心之举反而会害了徒弟.徒弟的功夫到了师傅的地步也会像师傅一样很难再取得突破,那徒弟就走了师傅的老路.而留一手的师傅让徒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徒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功夫,而不必非要和师傅样样一样.徒弟本身进步的空间比师傅大,再加上更多的可能性,那么徒弟实现突破的机会也肯定大于师傅.当徒弟悟出自己的绝招的时候,可能就是超越师傅的时候.徒弟悟出的绝招可能会和师傅最后留那一手的绝招不相同,但徒弟的绝招可能胜过师傅的绝招,那么徒弟就成功青出于蓝了.

师傅也并不是不想教给徒弟最后那一招,而是时机不成熟.当师傅判断徒弟已经青出于蓝了,师傅就会传授给徒弟最后那一招.徒弟因为得到师傅最后的不保留,加上自己超越师傅所悟出的,将再一次实现突破和超越,更上一层.而师傅也会根据徒弟所悟出的东西帮助自己实现突破.

因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徒弟和师傅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进步,共同超越.那么技艺不光得到传承,而且得到了发展.

从另一方面讲,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教徒弟,教的是方法,是技巧.本事需要徒弟遵循着方法去勤学苦练,去思考,去摸索,靠着始终不懈的毅力和彻底认真的努力,在日久中,本事就会自然而然的生成.师傅怕徒弟急功近利,因此留一手,好好磨一磨徒弟的性子.徒弟因为急功近利,必然导致学艺不精,而艺不精,则技不进,技不进,则害成.想要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不现实的,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学艺同样遵循一步一个稳打,只有基础打牢了,才能厚积薄发,也才能掌握精髓,学到真正的本事.师傅磨了徒弟的性子,徒弟吃了急功近利的亏,自然而然会更加踏实,务实,那么技艺的传承将会更加顺畅.

updatedupdated2023-06-07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