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上分析<金字塔原理>(5)

从写作细节分析《金字塔原理》(5)

从大的框架上看,整本书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一个总的概括性的解释,再给出掌握金字塔原理的好处。

然后拉出整本书的目录,在序言中再一次通过例子形式展示金字塔原理,强化印象,并介绍整本书的结构和逻辑,这是“总”。 之后的各个章节就是“总”下面的“分”,以更加具体的方式解析金字塔原理。

最后在书的结尾,又进行一次总结。整个框架逻辑刚好对应金字塔原理:先总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果后过程。 不得不说,这种总分总的结构非常有利于强化读者的理解与记忆力。

从小的细节上看,总分总的结构中又套着总分总的结构,自上而下层层递进,每一章自成一体,都同样遵循着总分总的结构。

比方说,开头的序言提前介绍整本书的结构、逻辑及每一章将要探讨的内容,这是宏观上对整本书全体的概括。

而书中的每一章的开头,同样提前介绍本章节的结构,逻辑及每一节将说明的内容,这是微观上对本章节具体的概括。

而每一节则是正文部分,属于具体内容,在每一节的末尾又会进行一次总结。

总的说来,这种提前介绍可以让读者迅速把握文章的思路,做好准备,便于读者更快的理解和掌握书中的重要思想。

从大、小两个方面综合看来,整本书的写作手法充分遵循着金字塔原理。或者说,用金字塔原理来解释,这本书的逻辑充分遵循着金字塔原理。其次,问题的添加,可以很好的控制读者的注意力

比方说,为什么要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为什么每一章节前都会提前介绍?为什么标题之间有过渡?

首先,读者总是先看到书中的逻辑关系的存在,然后才能理解它

因为,读者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并且会将接收到的思想进行归纳分组,总结概括,以便于理解与记忆。如果不预先告诉读者书中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读者就会自动寻找,这势必增加阅读的难度。

因此,这种总分总的结构,在书的开头,每一章节的开头,提前介绍每一部分的结构、逻辑及大概内容,便于读者更好、更快的把握思想,深化理解。

其次,这种总分总的结构,像:序言和每一章节的提前介绍,起到一种过渡、铺垫和强化理解与记忆的作用。

用《金字塔原理》中的原话解释: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在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中,应该在每一组主要思想观点开始或结束的地方作铺垫,让读者知道已经论述的和下一步将要论述的内容,同时保证论点与论点之间连接流畅不机械。

换言之,不要紧接着文章题目写每一章的标题,也不要紧接着每一章的标题写每一节的标题,在大标题下应有一段话,集中介绍下面标题将要探讨的内容。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与记忆。因为,提前集中介绍有利于读者做好准备,迅速把握思想,如果省去这一段介绍,读者可能一头雾水,只有读到文章的结尾,才弄明白你在本节中想要证明的论点,而这时他可能已记不起文章开头部分了,这不利于理解与记忆。

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解释,这种在章节前有一段概括性的提示引言进行引导,可以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便于读者理解与记忆。而问题的添加,可以控制学习者的注意力。

“先行组织者”就是在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它比原学习任务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这些材料能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认知桥梁”,即组织者。比方说,开篇的故事介绍,一些现实例子,结构介绍,目录展示)

updatedupdated2023-05-30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