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嗜好,如果你没有一个在闲暇时寄托心灵的地方,就会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嗜好给引诱,比方抽烟,赌博,打游戏......所以读书是一个正当又非常有益的嗜好,鼓励大家没事的时候多读读书.
虽然读书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但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那就是自己明明读过许多书,可事后都不记得了,这样的读书还有什么意义?于是乎,大家开始质疑起读书这件事,不知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下去?
作家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自己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张爱玲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
法外狂徒张三(罗翔)说:"读书和吃饭一样,你可能不记得昨天吃的什么,前天吃的什么,但并不妨碍它们变成养分,融入我们的身体,成为骨血和肉."
我们读一本书,不是为了100%复制书中的内容,而是为了邂逅那1%的内容.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要记住整本书的内容,而是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进而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阅读的目的分为三种:
- 1.读书是为了娱乐和消遣;
- 2.读书是为了获得资讯与洞察力;
- 3.读书是为了增长理解力.
如果我们读书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那读完后记不记得书中内容,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好像大家天天刷抖音、快手,每段视频过后大家都能获得片刻的欢愉,但事后大家也记不清短视频的内容是什么.
同理,如果读书是为了获得资讯和洞察力,资讯就是知道某件事情发生,具有时效性,一旦过了时效,资讯也变得毫无意义,你不记得资讯内容也没关系.比方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的黑色星期五,郁金香泡沫等等
如果读书是为了增长理解力,那么我们必须获得启发,一旦被启发,我们超越原有的理解力,我们就不再是原来的我,而是一个超越我的存在,这就好比顿悟,突然之间对原来不理解的事情全部明白,整个思维变得异常通顺.也许表面上我们和之前没什么区别,但在思维上却已经是截然不同,那些书只不过是钥匙,帮助我们打开思维大门的钥匙,一旦大门打开,钥匙也失去了意义.
所以读了很多书,就算不记得也没关系,因为我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被书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