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的读书经验

我读了很多书,都不记得细节,还有必要继续吗?"

我们从小读过那么多的书,背过那么多的唐诗宋词,在如今的记忆中可能只剩下一些残篇断句,零星字语.我们很苦恼焦虑,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我们不需要太过焦虑.从作者的角度看,作者写书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细节和内容只是思想情感的载体.从读者的角度看,我们读书只不过是领略作者的本意,在学习一些知识的同时,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意.重要的是"意",只要领略到作者的"意",细节和内容无关紧要.这就好比吃饭,吃饭是为了获取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只要能获得正常营养,你会记得昨天吃的什么?前天吃的什么吗?又如谈判或对话,只要达到双方的目的,谁还会在意对话的内容吗?

我们读书是为了领略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语言文字是帮助我们理解思想情感的拐棍.古语云:"得意忘言.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言有尽,意无穷.我们能领略到意,读书的目的就算基本达成.

为什么读书?

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人生没有白读的书.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认知,悄悄帮你擦去脸上的无知和肤浅.虽然书不一定能让你功成名就,不一定能让你前程似锦,但它能让你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更加的稳重.

如何读书?

人生有涯,书无涯.古今中外的书,积累起来浩如烟海,如果不加选择,就会迷失在茫茫书海之中.著名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将一生80年的读书经验总结为十二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读书分为精读,泛读和翻阅.所谓精读,就是要认真的读,扎扎实实的一字一句的读;所谓泛读,就是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所谓翻阅,就是像读报纸那样随手略读,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停下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跳过,不要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页一页的读.

精其选

现代书籍中的大多数,不过是当今世界的浮光掠影,它们转瞬即逝.只有那些经过时间的考验的书,才能为我们提供养分,提供智慧.我们应该多读那些经典著作,多读那些老书.这些书就是我们要精读的书.

解其言

文字是书的语言,书的桥梁.读书,首先就是要弄懂它的文字,攻破语言文字关,这就是解其言.如果不攻破这道关,就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情况,只能在外面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

知其意

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读书是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如果仅限于语言文字,死抓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

古语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比写那部书的人的话少,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作者用来记载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这种工具是不完全的,无论怎么的记载事物,表达情感,语言文字的力量都是很有限的.换言之,语言文字并不能充分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全部思想情感.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我们只要领会到作者的"意",语言文字等细节内容,也就不需要十分在意.

明其理

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和判断.客观的道理往往反映在作者的主观上,但客观道理和主观上的反映总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读书仅知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只有明其理,才会有自己的意,把自己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纠正,互相补充,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而不至于被前人的意所误.只有做到这个程度,才算是把书读活了.

从前有人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有了自己的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至于没有得前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updatedupdated2023-06-05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