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养性,蒙童养正

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人是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身上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动物性本能,而这种本能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情绪,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活动会影响个体的种种行为。但情绪又是不稳定的,是流动性的,具有场景性,没有相对的持久性,来的快,去的也快。靠着情绪生活是活在当下,是鲁莽的,不理智的,不考虑后果的,时常会做出很多愚蠢的行为,事后会悔之晚矣,采取各种补救措施。

幼儿由于还未完全掌握言语,只能靠着动物性的本能,即情绪,去表达自己的需求。比方肚子饿了会哭,想拉粑粑会哭,吃饱喝足就会停止哭闹:再大点,生气会咬人,愤怒会大吼,有时会气的跺脚,更甚者还会主动打人或者乱摔东西等等。

幼儿养性说的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性情,让他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正确的表达情感,合理的宣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给左右,给控制,进而做出些出格的行为。其次,这个阶段的小孩子天性(本能)就是情绪化的,即只有感性,还没想理性可言。而理性是从感性中发展而来,培养他的性情就是为了让他的感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理性。而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行为,不至于让自己做出让自己为时晚矣的行为,从而更好的融入到周围环境。

蒙童养正说的是孩子大了,有了一定性情,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要着手培养他行为、习惯及价值观。教他识别善恶,正确对错;培养他好的,积极的、乐观的、正确的行为、习惯、心态及价值,这有利于他处世生存,有利于他在社会中发展,更有利于个体的完善。

但“正”的养成是建立在“性”的基础之上,即需要正确的性情才能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否则在养正的过程中必将受阻。因为个体不具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很容易被情绪控制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不理性的,鲁莽的,不计后果的。或者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行为,客观的心态是非常的困难。

其次,在不好的性情,会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及价值观。比方说吸烟,吸毒,酗酒,消极,懒惰……这些不利于个体的发展,不利于个体处世生存及得到更好的发展,或者说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反过来阻碍了个体的生存发展。要想恢复生存发展,就必须跳回第一步,从性情开始重新培养,然后在性情的基础上再培养出好的行为、习惯、心态……

updatedupdated2023-06-10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