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鲁亚克那句话真好,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逐最初的梦想,感受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
特别喜欢这句话,它让我感到自己依旧年轻,依旧年少轻狂,父母依旧是避风港,自己依旧是那个只需对自己负责的小子。直到近来,发现父亲的头发已满是花白,父亲的背影已不再笔直,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健步如飞,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些佝偻,瘦小,慢腾腾的躯体。我认为自己肯定是看错了,于是偷偷的小心的去观察他,突然内心涌现出一种伤感,有些惶恐,这真的是父亲,这是每天朝夕相处的父亲,他的脸上已经写满了我未曾想过的苍老,他的双手已经布满皱纹,显得有些粗糙和干瘪,他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个我从未想过的小老头,而我对这种显而易见的变化尽然现在才发现。父亲真的老了,而我依然觉得自己还年轻,我有些后怕。我不知道,是否自己是后知后觉,还是大家都是这样,都对身边显而易见的事物熟视无睹。
我是一个不擅长表达自己的人,有时觉得自己是一个寡薄的人,看到那些面对亲人离世就哭天抢地的人,总是有些不以为然。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生老病死再正常不过,何必这么做作。也许这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中国大部分人都比较含蓄。我不擅长和自家亲戚打交道,也不喜欢打交道,认为亲戚这种东西,无非就是有困难才会想到你。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对于三代上的亲戚平时也就寒暄寒暄,我认为自己以后并不会有求于他们,他们发财,我也不眼红,他们有困难,我也只可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我觉得这应该是遗传,自己的爷爷,大伯,父亲,包括自己都不喜欢有求于人,对于那些自己应负的责任我们都会想办法完成,在个人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爷爷,他好像一辈子从未求过人,他的腰好像永远都是直直的,在村子里,总有些流言蜚语,而从来就没有关于爷爷的,听父亲说,爷爷的爷爷那代家境还好,爷爷上过私塾,但爷爷的爸爸开始家境就衰落,到爷爷这代就是新中国,解放,文化大革命什么的。最开始我还有些不信,后来每年春节家里的对联,都是爷爷所写,看到上面的毛笔字那刻,我就不再怀疑。小时候自己练字,不巧被爷爷看见,我的字写的很丑,爷爷看下,留下一句,写字要刚劲有力,就走开了,这个事自己一直记得,多年来,我的字依然不咋样,但我觉得做人好像应该要刚劲有力。
我不知道什么是亲情。龙应台的《目送》中写到:我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远远看着父亲
他的背影很小,越来越小。
我又抬头望了望父亲
他变得很高,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