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都觉得自己沟通能力欠佳,向别人解释或讲述一件事情思路混乱,讲不清楚,别人听不懂。所以希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让自己能说的明白,准确高效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受众愿意听,能理解,记得住。那么如何提高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了?于是在网上查了大量资料,推荐我学习和使用金字塔原理。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能清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
为什么要学习金字塔原理,使用金字塔结构?(金字塔原理的优势)
使用金字塔结构能提高思考,表达,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思考,提高逻辑性,条理性,准确高效阐述思想,提高效率效果。
思考:提高结构化思维,思考全,准,快。
书面表达、公文写作:会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利益点,想清楚说什么(内容),怎么说(思路‘框架’),能够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简明扼要,让受众有兴趣听,听的懂,记得住,快速写文章,减少修改次数。
口头表达:回答受众4个疑问“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好不好?”表达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让人愿意听,听的懂,记得住成为言简意赅的人。
管理:考虑全面,周到,严禁,分配任务,设计流程不重叠无遗漏。
培训开发课程和讲课:搭建框架,组织素材,重点突出,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如何搭建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具体做法: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表达的逻辑,主要对金字塔原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目的是使读者理解和运用简单文书的写作技巧。
第二篇思考的逻辑,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书中列举了许多实例,突出了强迫自己进行“冷静思维”对明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逻辑,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需要写研究分析报告的人士,以及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决策使用的人士。这一篇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来组织分析过程,使写作者的思维在实际上进行了预先组织,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应用金字塔原理。
第四篇演示的逻辑,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能够以幻灯片等书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能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
一、表达的逻辑
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先从金字塔的最顶端开始,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首先表达主要思想,使受众者对表达者的观点产生疑问,而主要思想的下一层次的思想将回答这些疑问。通过不断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受众就可以了解文章的全部思想。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的金字塔结构。
(一).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原理符合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大脑一次记忆和理解的思想、概念或项目一般不超过7个;为了处理大量信息,大脑会自动寻找逻辑关系,将信息归纳整理到金字塔结构中以方便于理解和记忆;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的信息很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因此使用金字塔结构表达沟通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
(二).金字塔内部的结构是怎么的?
**金字塔结构的思想以三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简单说就是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序言的叙述方式。
金字塔结构表达的思想必须符合3个原则:
-
1、纵向: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当你在运用金字塔原理的时候,应遵守这四个基本原则(这个也是从3个原则中总结得来):**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这也是金字塔最基本的结构。
-
**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1.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纵向联系,可以引导一种疑问 / 问答式的对话。
- 一、来可以引发读者兴趣;
- 二、来可以让读者按照你的思路产生符合逻辑的反应。
纵向上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概括各组思想需要注意: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如果下一层次是行动性思想);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如果下一层次是描述性思想)
2.横向关系
在金字塔的横向结构中,**同一组中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具体的顺序取决于该组想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演绎推理关系,还是归纳推理关系。这两种逻辑推理方式是建立思想逻辑关系仅有的两种模式。
(1)演绎推理:是一系列线性的推理过程,譬如最经典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推导出结论。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➀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或 大前提
➁ 产生问题的根源 / 原因 或 小前提
➂ 解决问题的方案 或 结论
同一组中的思想以演绎推理关系归类那该组的逻辑顺序就是演绎顺序。
(2)归纳推理:将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
其中在归纳时,应遵循 MECE 原则: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相互排斥,没有重叠。(Mutually Exclusive )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同一组中的思想以归纳推理整理,那么该组思想逻辑顺序可以是时间/步骤顺序,结构/空间顺序,程度/重要顺序。
(3)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比较:当我们进行演绎推理时,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的评述。归纳过程中,你通常需要保持主语不变,改变谓语;或者保持谓语不变、改变主语。
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难得多,因为归纳推理更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在归纳推理时,大脑首先注意到若干不同的事物(思想、事件、事实)具有共性、共同点,然后将其归类到同一个组中,并说明其共性。
因为演绎推理比归纳推理更容易实现,人们在思考时更多地使用演绎推理。演绎推理还是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时候采用的方法,但是用于写作表达时显得比较笨拙、繁琐。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候应该使用演绎推理,在表达观点时候应该使用归纳推理。
3.序言的结构
在开始构建金字塔表达之前,你需要确定初始问题(即受众者将提出的第一个疑问)。为了让一开始就抓住听众或者读者的注意力,在序言的部分,应该让读者察觉到相关性(保证相关性唯一办法就是文章能回答受众头脑中已有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因为**读者只有在需要了解问题的答案时才会去找答案。**因而用“背景-冲突-疑问-问答”的呈现方式,更能引发读者的兴趣。
好的序言目的是提示受众而不是告诉某些信息,必须要有“背景”,“冲突”,“答案”。受众的疑问通常有4种:
比方,本文开头
- 背景:最近一直都觉得自己沟通能力欠佳,向别人解释或讲诉一件事情思路混乱,讲不清楚,别人听不懂
- 冲突:希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让自己能说的明白,准确高效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受众愿意听,能理解,记得住
- 疑问: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表达沟通能力
- 答案:学习金字塔原理
下面是一张完整金字塔结构:
(三).如何构建金字塔?
一、自上而下法:
-
1.提出主题思想
-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想清楚要解决谁的什么问题。
-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背景是问题产生的前提条件,冲突是背景中发生了哪些能使读者产生疑问的“冲突”,疑问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回答就是主题思想。
-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疑问、回答式对话,就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从上一层思想到下一层思想。
-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二、自下而上法:
如果没有确定要讨论的主题思想,可以向下移动一个层次,从关键句层次下手,自下而上的组织思想。
-
1、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
2、找出关系,进行分类(找出要点间的逻辑关系,利用 MECE 原则归类分组)
-
3、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
4、观点补充,完善思路
先发散,后总结。用这种方式思考,不仅更容易找到逻辑结构,也更容易培养你的结构化思维。
三、初学者注意事项
-
1、初学者一定要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
2、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序言要先写背景,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知”受众某些信息,所以不要在序言中涉及受众会提出质疑的内容。(序言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为要展开的金字塔结构的描述做铺垫,吸引用户继续往下读);
-
3、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二、思考的逻辑
当你学会如何搭建自己的金字塔结构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如何确保自己的金字塔结构是正确的了?这个时候就要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细节,检查金字塔结构,以保证你使用的语句真实,明确地呈现你希望表达的思想。
那么如何做呢?首先,要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包括演绎推理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然后概括总结出各组思想的隐含意义——即所谓的归纳跃进(即概括各组思想)。这一过程称为冷静思考。
一、应用逻辑顺序
根据金字塔原理的第二、三条规则,**所有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而具体的顺序取决于该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逻辑推理仅有的两种模式。
所以搭建思想的框架只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属于惯性思维,而且只有一种演绎顺序,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出来。但是归纳推理需要创造性思维,很难对事物进行完全归纳,如果归纳不完全,容易受到质疑。归纳推理可分为三种逻辑顺序:时间/步骤顺序、空间/结构顺序和程度/重要性顺序。
简单理解这一点其实不难,但是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思想,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思想,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一、如何将行动性思想和描述性思想正确分组?
首先分组必须遵循MECE原则“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然后确定是行动性思想还是描述性思想
1、行动性思想:(即说明行动‘活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等)
-
(1)明确说明每一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效果、目标)
-
(2)把能产生同样最终结果的行动合并、归类、分组
-
(3)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依此排序
-
(4)检查是否遗漏任何步骤
2、描述性思想:(即介绍观点、情况、信息等)
-
(1)把说明类似事务,或具有共同点的思想归类分组
-
(2)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
(3)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并决定其顺序
-
(4)检查是否有遗漏任何步骤
二、概括各组思想
根据金字塔原理第一条规则,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概括思想必须提炼、概括思想精华。这样才能避免总结句“缺乏思想”。
如何避免总结句'缺乏思想'?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应该要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目标)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等)时,应该说明这些思想具有“共同的含义”
三、解决问题的逻辑
前面讲解了表达的序言、金字塔的内部结构顺序、排序和总结的原则。这些规则反复练习,并在我们每次表达中都能不断坚持的话,就能使我们的思想更加有条理。
但是对于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能很容易淹没在信息和材料的海洋中,对于解决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界定问题和分析问题,然后才能提出解决方案。
一、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界定问题可以采用连续分析法。
- 1.是否有/是否可能有问题(或机会)? 判断是否有问题,需要对比期望结果和非期望结果。一般来说,如果期望结果低于非期望结果,则说明存在问题。
- 2.问题在哪里? 寻找问题的位置,需要从背景入手。
- 3.为什么存在? 寻找问题的原因,寻找流程上或者结构中潜在的问题。
- 4.我们能做什么? 其实就是根据问题,罗列可能的解决方案。
- 5.我们应该做什么? 根据所有罗列的解决方案,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方案去执行。
界定问题的框架:
-
(1)设想问题产生的领域
-
(2)说明什么事情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困扰/困惑)
-
(3)确定非期望结果(现状 R1)
-
(4)确定期望结果(目标 R2)
-
(5)确定是否已经采取了解决问题的行动
-
(6)确定分析所要回答的疑问
二、结构化分析问题
在完成界定问题后找到解决方案前,我们还需要分析问题。传统的分析问题流程包括4个步骤: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为了有效地找到结论和行动方案,分析人员必须有意识、有条理地去收集事实,得出符合逻辑的发现。但多数情况,人们可能会收集该领域一切可以找到的资料,等到所有的事实和资料齐备时才正式开始分析。较好的方法是,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指导,来分析和引导思维。
1、从信息资料入手
在收集数据前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也就是先强迫自己思考产生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然后收集资料,来证明是或不是这些原因。
2、设计诊断框架
根据呈现有形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归类分组这三种结构化分析的方法去建立诊断框架。根据这个框架去找问题的原因,然后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
3、建立逻辑树
使用逻辑树可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四、演示的逻辑
通常情况下,我们呈现内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文档书面形式;一种是PPT幻灯片形式。接下来就分别讲解两种情况的思维逻辑。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