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荜路维艰>

2024年10月15日

想到李光耀的一席话:我不担心西方怎么评价我,我所担心的是我所治理的国家人民如何评价我。

要检验一套政治体制的价值,最终还是要看它能否建立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否有助于改善大多民众的生活标准,能否在确保人民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人和制度都容易被繁荣景象冲昏头脑。

我相信,一个国家如果要发展自己,更需要纪律,而不是民主。民主过于兴旺,就会催生无秩序、无纪律的环境,这是不利于发展的

一个国家能取得多大的发展和进步取决于领导者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否愿意从其他民族那里借鉴经验,能否通过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迅速而坚决地落实好的想法,能否让大多数国民相信进行艰难的改革是有价值的。

整本书让我感觉到中国体制的一个特点:向来是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来维护整体(或大局)的稳定。

比方说教育,中国的教育是以体制为本,它不是以人为本它的目的是为整个体制培养合格的螺丝钉,是为整个工业化发展培养合适的人才,而不是引导和激发人的自我发展。这也导致如今国家并没有多少像西方那样的真正科研人才。

(稍微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科研人才都往国外跑。为什么搞科研的怎么还要搞那些人情世故)

对于上面的人来讲,教育是一种控制人类行为和思想的有效工具

再比方对待农民的方式,每一次都说为农民的利益着想,可结果每一次都在侵害农民的利益,还要打着为农民好的口号,为了大局只能先牺牲农民,真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然这里不否认确实是为了农民的长远利益。

还有供给制的实施真的有点反人类,上面的看法是实行供给制,人还健康些:1.不死人;2.不使身体弱下去,并且逐步略增强。原来我们都是工具人………

这里突然感觉自己好像根本就不是自己,“我”好像是被有针对的设计出来……

其次,对于政策的施行,整个体制好像都是自上而下的制定,自下而上的实施,虽然非常的高效,但总感觉哪里不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位置站的太高,就容易脱离实际,看不到事情的原有模样,这样会造成误判,做出错误的决策,而这样的决策往往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比方,大跃进。

私以为一个决策的制定,不应该是单方向的,而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思维与自下而上的思维结合起来。自上而下的制定,自下而上的实施与修正;自下而上的制定,自上而下的完善与调整。

updatedupdated2024-11-15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