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它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引导个体体会生活的艺术,是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将知识转换为能力的活动。
教育从来不是由老师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与外界互动,主动生成信息的过程。
按照建构主义的解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然后进行意义建构来弥补原先的不胜任而得到。
教育是实用的,它是为应对生活中的直接经验而做的准备过程。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知识,而是能力。它的作用是将知识转换为能力,成为个体的智慧。
知识的意义在于运用。如果人们无法通过知识的运用,将每一阶段的直接经验转化吸收,那么知识就无法给人们带来益处——你掌握再多的知识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你的妙语连珠都是纸上谈兵。
智慧就是运用知识的方式,它包括如何处理知识,如何选择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何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经验变得有意义。它赋予了知识价值,是我们所获得的最充分的自由。
总而言之,教育应该是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
好的教育应该是让人们既拥有文化素养,也拥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此一来,人们便能以专业知识作为自我发展的基础,在文化素养的引领下,成为他自己认为的最理想的自我,让他能够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知道什么是对他重要的,能够控制他的想法,从而达到哲学的深度与艺术的高度。
教育不该是生硬、僵化的,它有一定的节奏,遵循着智力发展的规律。
人生是周期性的,学生的智力发展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比方,新生儿脑重390克,9个月时脑重660克,2.5岁至3岁时,脑重增至900-1011克,7岁时脑重达1280克,12岁时约1400克,接近成人脑重,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智力在不断的提升,从懵懵懂懂,到牙牙学语,再到能清晰地表达自己,能与他人沟通交流。
因此,教育的节奏是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教授适合他们的学科,并帮助他们采用适合的学习模式。
简言之,教育要遵循智力发展的规律,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又要弥补其在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上存在的劣势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