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中的求同存异

看心理学书籍时,总是能看到弗洛伊德的影子,而有趣的是一提到弗洛伊德,马上就有书友跳出来指责弗洛伊德的伪科学,认为他根本不算是科学家,充其量不过是名临床医生,他的理论缺乏科学性,完全凭借想象,没有阅读的价值……

每每看到这,心中不免一笑,真替这类书友悲伤,都看心理学书籍了,怎么还是没点批判性思维?

一部作品的价值不在它的对与错,而在其中的合理性,只要有合理的地方,它就具有启发价值,它就能促进我们思考,激发我们的好奇与创造。

批判不是目的,是手段。批判是为了更好的向前发展,所以重要的是学会求同存异,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什么西方心理学那么多流派?为什么他们从来不否认任何一个流派?为什么每本心理学书籍都会写心理学发展史,都会介绍各个流派呢?

每个流派代表着一种视角,不同的视角看到的东西不一样,而各种流派之争又代表着一种批判,心理学就是在这种批判中发展起来。

可以说每一个新流派的诞生都是建立在批判现有的流派的基础上发展出来。西方心理众多流派的存在其实代表着一种求同存异,就是因为这种求同存异才不断推动着心理学的发展。

因此,引申到个人,我们与他人交流的重点不应该在否认别人的观点,而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促进自己思考,同时从别人的观点中吸取那些有益于我们认知的思想,这样的交流才能促进个人发展。

updatedupdated2025-04-21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