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通过知识来阅读

“一目十行”源自于大量知识的储备.

同一类型的书读多了,储备的知识也就丰富了,对其中核心知识也就自然而然的了然于胸。

但知识只是一个工具,它具有指向性,它反映的是某种思想,或者事实。同一类型的书所记载知识基本全是对某一类思想,或事物的反映,那么我们可以说知识只是对思想的陈述,思想是最核心的东西,它不会变,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或者说陈述思想的方式不一样。

同一类型的书,其中最核心的思想不会改变,也可以说知识所反映的东西不会变,变的只是对知识陈述的方式,或者语言是一种形式,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同一种知识。

知识是内容,语言是形式,形式的改变并不一定改变内容。语言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陈述出同一种知识,知识的内核是思想——思想的外衣是知识。

这就好比水和装水的容器,水不会变,但装水的容器可以是玻璃杯,瓶子,漏斗,酒杯,水盆……容器可以改变,但其内在的水却不会随容器的改变而改变

对一句话的理解,大脑所能记住的是其中的思想,而非句子,或者说,大脑会记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但不会记住这句话——这个句子,如果想表达出这句话的意思,大脑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

换言之,大脑加工处理信息的步骤是:接收信息——译码—存储—编码—输出信息。

理解的过程就是译码,大脑所记住的是译码后的东西,如果要再次表达出来,大脑会提取这件东西,然后进行编码,最后输出。

那么,再回过头来看,同一类型的书,其中的知识大同小异,但所反映的思想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变化的不过是这些书中所用的语言不同,或者说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换言之,同一类型的书,虽其表达方式不同,看起来好像千差万别,但其内在的里子,所表达的东西,反映的思想却是相同的。

书不过是容器,知识才是其中的本质。

我们读书,本质是通过知识来阅读,用一种知识去获取另一种知识,一种知识去理解另一种知识。

比方不识字的幼童是看不了书的,他也就无法从书中获取知识。只有他学会了识字,他才能读书,通过读书获取知识。

但是在识字阶段,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只有他学会了这种知识——认识足够多的字,他才能看得懂书,才能学会阅读,而他读书阶段又是在运用一种知识去获取另一种知识。

所以,读书、学习其实是通过知识去认识知识,通过知识来阅读,通过知识来学习。

因此,如果一个人对某类型的书已经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其核心的思想已经了然于心,那么他再阅读同类型的书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基本可以做到一目十行,一扫而过而又能瞬间理解,一点就透的境地。

updatedupdated2023-09-07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