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用某种方式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我们才能准确的把握住自己的思想。
简言之,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真实思想。
思维塑造着语言,语言也反过来塑造着思维。
读书是在自然而然的积累中进行的。读前一本书得到的知识会对读下一本书有所帮助,并且读前一本书的经验也会有助于改善下一本书的阅读方法,或是读得更快,或是读得更深,或是带来别的好处。
但读书不光从内容和阅读方法上会影响我们,还会从语言表达上影响我们——即形式。
换言之,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不仅将影响他所要表达思想的内容,还会影响到读者对其思想内容的理解,以及读者自己语言的表达方式——即读者自己对语言的运用。
简单讲,表达的方式不仅会影响所要表达的内容,还会影响到读者对内容的理解,以及读者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想交流的过程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变作语言呈现出来,读者则通过呈现出来的语言来理解作者的思想。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思想的外衣,它在交流中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即传递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是作者的思想塑造了语言,然后是语言反过来塑造了读者的思想,从而实现思想的传递。
因此,读者首先接触到的是语言,然后通过语言收到其中的思想,那么最先对读者产生影响的应该是语言,其次才是思想。
这种影响表现在语言表达上,即语言表达的方式,或者说对语言的运用,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即有意无意间,读者一般不易察觉。
概言之,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最先对读者产生影响的是它的表达方式,然后才是书中的思想——内容。
通常作者的表达方式——即对语言的运用,会影响到读者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而影响到读者自己对语言的运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即隐性,但它又是直接的。
所以说,读好的文章会培养好的语言表达,读糟糕的文章会培养糟糕的语言表达。同样,与人沟通交流,同智慧幽默的人沟通交流,你的语言也会变得智慧幽默,同肤浅低俗的人沟通,你的语言也会变得肤浅低俗!
(以上启发从阅读《先发影响》获得,本来之前写作挺正常的,但读了这本书后,发现近段时间写文章老是不停修修改改,明明感觉思想没问题,就是语言组织上总觉得不通顺,表达不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或者写出的文字不符合自己过往的风格……细细思量,发现是这本书的翻译太烂,导致自己的表达上也出现问题,这刚好印证了思维塑造着语言,语言也反过来塑造着思维。在表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