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IKW的思考

DIKW模型是关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发展过程,这里面体现着质量互变规律,也体现着一种变化及认识的发展规律,如果能运用好这个模型,它可以深化个体的认识能力,帮助个体更好的面向未来思考,以及靠面向未来来认识现在。

世界按照它应有的规律在变化,在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也需要与时俱进。

过去,我们靠面向过去思考来认识现实——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指导现实,但是现在我们不仅需要靠面向过去来认识现实,更需要靠面向未来来认识现实——通过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可能发生的变革来指导现实。

信息大爆炸加快了整个世界的变化,导致整个社会不断地加速变化、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个体的变化速度赶不上社会的变化速度,个体将会感到越来越吃力,力不从心,可能某一天就会被社会淘汰,找不到工作,适应不了社会……

如果你不懂得面向未来,预见未来,认识现在,那么你就会目光短浅,只能被动地跟着社会走;如果你能提前预见未来可能的变化,那么你就能高瞻远瞩,提前规划好目标,确定好具体的方法,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最开始了解这个模型也仅仅只是了解,顶多的是深化了认识,提升了一点理解能力,但并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

现在,把眼光放长远,思路打开,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有这个模型的影子。比方,社会的发展,从十几年前到目前的AI兴起,刚好对应这个模型,前十几年走过了数字化社会,然后信息化社会,现在又在经历人工智能,如果说数字化社会对应数据,信息化社会就对应信息,那人工智能就对应知识。

换言之,利用这个模型,社会的发展是按照1.数字化社会——数据,2.信息化社会——信息,3.智能化社会——知识(人工智能代表着智能)的方向发展,那么下一阶段应该就是智慧,当然智慧只是抽象的解释,可能那个时候会有别的名字,可能是生命科学,赛博,或者其他什么词语。这整个是从社会层面的运用这个模型,属于宏观层次。

如果从微观层次,从社会成员入手,好像也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如果从互联网企业看,它们应该是最先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的,比方我们常说的大数据,通过手机实时检测每一个用户的动态,搜集用户的数据,然后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形成了信息,又利用这些信息进一步分析提纯,得出每个用户的行为偏好,兴趣、爱好、习惯,甚至工资收入,消费能力……

最后他们有针对的设计出一些消费场景,诱导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消费,比方淘宝搜个东西,马上app天天给你推荐这个东西;再比方根据用户使用不同品牌的手机,进行大数据杀熟,什么滴滴,同程,美团……还有什么抖音,你看过什么内容,它就一个劲给你推同类型的内容……

如果再细微到个人,从接收者方向看,个体每天接受大量信息,他们会选择性的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对于没意向性的信息视而不见,很快就滑过,他们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高分辨率,高清晰度,更多的,更强烈的感官刺激,更多的多巴胺……

普通的信息已经满足不了人文化上的需求,要获得相同,更持久的多巴胺,他们就不得不更多的接收信息,不停的刷视频,浏览各种信息,寻找能刺激到自己的信息……从这一方向看,个体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从信息的追求,开始向知识的层次转移,个体更想得到“真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能长久的”东西……那么,从这一方向长远地看来,个体对信息的需求会向对知识,智慧的方向发展。

换言之,个体对信息的需要开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他们可能更需要知识,更渴望“真”的知识,更实际,更有用,更真实的信息,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生活应用,比方各种有用的方式,思维,认识,原理……

从信息传递者看,他们需要利用更多的数据,将数据压缩成更小的文件,提供更丰富,更有用的信息给接收者,这也逼着他们提升自身专业度,更专业的剪辑,编辑,润色,排版,对时间的把控,对平台规则的运用……

目前,对这个模型的理解还不透彻,思想并不成熟,只能摸到一个影子,还不能理解的十分透彻,因此只能模糊的写下自己大概的发现及理解。

updatedupdated2024-04-20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