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型说服:在说服之前说服对方
优秀的说服者之所以优秀,在于懂得对说服过程加以设计,让接受信息的人在与信息相遇之前就准备好接受。
大多数时候,人们在对某人或某事做判断的时候,并没有用上所有可用的相关信息,而只用到了所有信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而影响其最终判断的,往往不是最关键的信息,而是最能吸引人注意力的信息。
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人们最终的判断,并不取决于那些最正确的信息,而是取决于人们在做出选择之前那个瞬间把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只要改变了注意力,转移了关注点,人们的判断就可能发生改变。
因此,说服人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用信息来引导对方的注意力,转移他的关注点,进而引导他的思路,让其朝着你给他预设的方向发展,最后得出一个你提前为他准备好的答案(或结论),从而达到你的目的。
具体而言,我们只需给我们需要说服的人展示我们想给他们展示的内容,只提供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信息,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被控制,思路自然被引导,之后人们就会根据我们所提供的信息来自我说服,并从这些信息中寻找解开自己疑惑的答案,殊不知,这些我们为其准备的信息也提前为其勾画好了答案,如此,不需要我们开口说服,他们就会自行被说服。
例如,很多网络视频剪辑,喜欢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它们就是利用信息来控制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其关注点,进而引导大众的思路,误导大众的判断,从而达到断章取义的效果。
总而言之,说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觉得办法是他想出来的,我们只需抓住他的初始注意力,然后不露痕迹地引导他的思路,从而让其朝着你给他预设的的方向发展,最后让他得出一个他认为是自己想出来的答案——这个答案也是你提前为其准备好的。
这种操控型说服最巧妙的地方在于既说服了对方,又不让对方意识到自己被人说服。
为什么人可以被操控?
人是以观念的方式去把握周遭世界。对大脑而言,我们身边的一切,包括环境、声音、图像、温度、明暗、文字、符号、颜色、视频、气味......都是一种信息,或者说它们是以信息的形式进入我们的大脑,不同的信息代表着不同的刺激,不同的刺激又会触发不同的反应。所以说控制信息就能操控人的思路。
其次,大脑的注意力资源有限,人只能集中注意力一次干一件事情,很难同时处理两件或多件复杂的事情,所以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就意味着要忽视另一件事情。因此人的思路很容易被注意力的转移而打断。
比方,你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本来想要做一件事,或想着一件事,可突然间,你忘记了自己想要做什么,或刚才正在想的事,这是因为周围环境的改变使得你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从而扰乱了你的记忆,让你忘记了刚才的事情。
正是大脑的这种机制,给了人们操纵思维提供了可能,只要抓住了注意力,就能引导人的思路,从而引导其行为,让事情向着你预设的方向发展,进而达成对你有利的结果。
如何控制注意力?
控制注意力的目的是引导对方的思路,而不是为了控制注意力而控制注意力。只有抓住了注意力,才能引导他的思路,进而让其向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如此,他就会在你开口说服他之前就产生认同。
因此,信息是我们抓住注意力的关键。信息即线索,不同的信息会引发不同的思路。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属于信息,语言、文字、声音、颜色、符号、图像、气味,甚至包括环境都是信息。
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就能转移受众的关注点,抓住其初始注意力,进而引导他的思路。这里有两种方式通过初始注意力来引导思路,一种是直接方式,另一种是间接方式。
直接方式就是信息可以直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并引导他的思路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比方,语言。
- 动词:将注意力吸引到情境中某一特点上的动词
- 形容词:将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他人特征而非行为上的形容词
- 人称代词:强调现有关系的人称代词
- 比喻:为阐释某一事态提供特定框架的比喻
间接方式是利用关联原理,或者说联想能力,通过信息联想到你希望他注意到的事上。
例如,家具网站把网站的背景改为蓬松的云朵,即可将用户的关注点引导「舒适」上来,从而提高舒适型沙发的销量。背景若采用硬币,则会引导人们思考价格,从而增加低价沙发的销售。
同样,生活中还要很多利用信息来操控人们行为的现象。
比方,湖泊和草地的画面会让我们感觉良好;婴儿的视频会引我们开怀;善良的面容图片会给我们抚慰;人或动物受苦的图片则激发我们做出捐助的举动。
这里简单提一下,一般最容易吸引注意力的元素包括性、暴力和定向反应。
操纵说服失效有三种情况:
-
1、简单地提醒,可以纠正被影响的思路;
-
2、过于明显的意图,容易令人心生防备;
-
3、拥有足够的时间冷静思考与分析,便容易发觉影响力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