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近来阅读《金字塔原理》,发现这本书读起来很吃力,看得人很累
C:本以为是自己的原因,可网上搜索一番,发现很多人都存在相同问题。大部分人的阅读体验都不算太好,都觉得内容太过枯燥乏味,理解上艰涩难懂,很难消化吸收;还有些人甚至觉得明明一页纸能说明的问题,非要写成一本书。
对它狂赞的人说:“这是一本广博深邃的书,值得研究一生。”
狂赞“派”将其视作是逻辑性、结构化思维的圣经,认为只要看了这 本 书,就懂了金字塔原理,就拥有了逻辑性,思维就具备了结构。
对它鄙夷的人说:“明明10页能说完的事情,非要写一本书。”
鄙夷“派”认为《金字塔原理》根本没有必要写成一本书,金字塔原理本身并没有多少信息量,写成一本书纯粹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对它不明觉厉的人说:“写的好高深,完全看不懂,.…”
不明觉厉“派”认为金字塔原理写的晦涩难懂,看不懂,也谈不上应用,但仍然希望学会金字塔原理,认为学会金字塔原理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逻辑性。
总而言之,大家对这本书的异议众多,但褒贬不一。
站在时间的角度,这绝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提供了一套方法论,帮助我们迅速厘清思路,将零散的观点有序组织起来,化繁为简,达到‘观点鲜明、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效果。
通常,一本畅销书能火个10年、20年就非常不错了,而《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已在全球畅销50多年不衰。
你可以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怀疑这本书的问题,但绝对不能质疑这本书的价值。
Q:那么为什么这本如此晦涩难懂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A:《金字塔原理》是一本工具书,理解上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商务经验,并且需要结合实践才能真正读懂,否则读起来会非常辛苦、吃力。另外,这本书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阅读中会有不小障碍。
换句话说,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智商,智商不够,读起来当然会很吃力。其次,这本书本身有一些问题,所以阅读的过程会感觉很累。
本文将用金字塔原理来分析这本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这本书读得这么累‘,’这本书为什么如此晦涩难懂‘。
界定问题
按照解决问题的逻辑,我们需要先界定问题,然后结构化分析问题,之后找到解决方案,最后组成金字塔呈现。
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组织成金字塔
第一步我们已经完成,现在需要的是结构化分析问题。
结构化分析问题的具体步骤:
- 1.收集资料
- 2.设计诊断框架
- 3.使用诊断框架
- 4.建立逻辑树
- 5.是非问题分析
从客观角度看,一本书包括人和书两部分。因此诊断框架如下所示。
结构化分析问题
我们先从人的角度展开分析。
人
从人的角度,这本书包括三方:作者、译者和读者。
我们首先从作者分析。
《金字塔原理》的作者是芭芭拉·明托,1961年进入哈佛商学院,为第一批女学员之一;1963年被麦肯锡顾问公司聘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顾问。
她在写作方面的专长很快得到赏识,并于1966年被派往伦敦,负责提高麦肯锡公司日益增多的欧洲员工的写作能力。
1973年她成立自己的公司,首次出版《金字塔原理》,并专门给企业或专业人士提供培训,推广金字塔原理。
通过以上,我们可知作者后来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给企业或专业人士提供培训,推广金字塔原理。显然,开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赚钱。
因此,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作者在写作中肯定会有所保留,出版书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宣传。
如果她将自己关于金字塔原理的所有知识都和盘托出,那企业或专业人士直接买书看就行了,何必再购买培训课程呢?毕竟购买培训课程与购买一本书所需的费用相差甚大。
所以,阅读困难的第一个原因是作者有所保留,有些知识并未详尽和盘托出,而缺乏相应的知识点肯定会造成阅读理解上的障碍。
从译者的角度分析,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外文转中文的很多翻译都会出现生硬、僵化、不协调等现象。所以阅读外国书籍的体验感大多都不算太好。
汪洱,《金字塔原理》的翻译者、研究者。担任15年企业中高管,7年管理咨询公司人力资源总监,14年军人,具有19年管理咨询和培训经验。
是逻辑思维、思考力、结构化思维、驻足思考等方面首选讲师。
本书的译者具有很深的军人背景,所以翻译上总是有一种强硬、武断、不容置疑的感觉。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阅读困难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外文化差异,译者水平有限,导致翻译上存在生硬、僵化、不协调等现象。
从读者的角度分析,读者阅读理解一本书时,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其次要看其是否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因为一个人阅读理解的程度取决于他对该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储备;第三则是他的思维方式。
很明显,阅读这本书需要达到一定的认知能力,否则读不懂,或者读起来很吃力。
其次,这本书涉及大量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或训练,理解上肯定不容易。
第三,思维方式不一样。这本书的作者是外国人,所以它本身就是写给外国人看的。
由于中外文化存在差异,所以思维方式不同,而思维方式不同,阅读理解的方式肯定也不同。
西方文化强调思辨,重逻辑推理;东方文化重类比联想,轻逻辑推理。所以东方人普遍缺乏思辨理性。所以,如果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这本书读得会很吃力。
概言之,阅读困难的第三个原因是国人的逻辑能力偏弱,普遍缺乏逻辑思维方面的知识与训练,再加上中外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导致阅读理解上的困难。
综上所述,从人的角度分析,我们能总结出以下原因:
- 1.作者有所保留,知识点不全,故意缺漏。
- 2.译者水平有限,翻译上存在生硬、僵化、不协调等现象。
- 3.读者普遍逻辑思维能力偏弱,大都缺乏逻辑方面的知识与训练。
- 4.中外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不同,所以阅读理解方式也不同。
书
现在我们从书的角度展开分析。一本书包含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首先,我们从内容开始分析,内容主要包含三方面:
- 1.主题
- 2.风格
- 3.引用材料(案例)
这本书的主题是金字塔原理,那么金字塔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从本质上讲,金字塔原理是一种思维方法,它属于大脑的一种规则,而规则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因此,也可以说金字塔原理是一种思维规律。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种认知技能(心智技能或智力技能)看待。
技能的学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充分理解,而阅读中获得的只是关于技能的知识。掌握了技能的相关知识,并非就掌握了技能,只有将技能相关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才能说掌握了技能。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读这本书会感觉很累的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规则学习的过程包含三个阶段:
- 1.掌握规则的言语信息阶段——泛化
- 2.规则证明阶段——分化
- 3.规则应用阶段——自动化
规则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金字塔原理作为一种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需要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会。因此,这本书读得懂是一回事,应用又是一回事,真正掌握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阅读《金字塔原理》的过程,不过是在掌握金字塔原理的相关知识——泛化阶段。
如果你能理解规则,接受规则,且能正确辨别规则,同时还能理解或发现规则的推导与总结过程,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金字塔原理学习的第二阶段——分化阶段。
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充分练习,最终形成稳定的神经连接和肌肉记忆,你才能算真正掌握了金字塔原理。
因此,多练,多实践,多应用是学习金字塔原理的最好方法。
应用金字塔原理的过程可以加深我们对其潜在意义的理解,使得头脑中的规则(金字塔原理)更加稳定和清晰,对规则(金字塔原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如果放大视角,从整个学习过程看,规则学习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
- 1.从例子到规则——发现学习
- 2.从规则到例子——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是一种探索学习,需要以个体直接经验为基础,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经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进而发现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
接受学习是一种再认识的学习,学习是基于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体系中。
一般发现学习的难度大于接受学习。
通观《金字塔原理》整本书,内容基本上全是**’例子——规则‘**,很明显这是一种发现学习,所以读者学起来很吃力是正常现象。
我们再从文章的风格看。所谓的风格就是语言表达的方式。
语言表达的方式可以是描述性语言,也可以是行动性语言。行动性语言相比描述性语言更加具体,所以行动性语言的有效性高于描述性语言。
换言之,读者更容易理解行动性语言。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大部分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或倒装句,这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比方,阅读中经常会觉得某个地方很绕、很拗口、有些别扭......
例如:
1.原文:你可以很容易地使受众理解用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
- 更改:受众很容易理解用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
2.原文:这一组思想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 更改:这一组思想为其上一层次思想提供解释和支持......
3.原文: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 更改:不要省略对序言的思考,一定要先多花时间...
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呢?
我们再来分析文章的引用材料。这本书引用的全是商务案例,并不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而且其中涉及大量专业术语。
对于没有商业经验的大部分普通读者而言,这样的书不仅十分头疼,而且理解起来十分困难。——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喜欢阅读这样的书籍.
根据以上对内容的分析,我们可总结出以下几点:
- 1.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高级思维方式,属于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学习需要一定认知能力。
- 2.通篇采用描述性语言和大量倒装句,不利于阅读理解。
- 3.书中引用的案例太过商业化,不贴近生活,对非专业人士不算友好。
最后,我们从形式上分析《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所谓的形式就是书的结构或框架。
理想的文章,应该让读者在30秒内就能理解整本书的思维架构。读者总是先看到逻辑关系的存在,然后才能理解它。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就会自动从中寻找,这势必增加阅读的难度。
一般文章的目录就代表这本书的结构,但目录是作者列出来的,它只能代表作者自己关于这本书的结构,并不一定就能真实地反映出这本书的结构。
或者说,目录只是对结构的反映,但未必就一定反映出真实的结构。
如果作者别有用心,他可能会利用目录,故意列出错误的结构,从而达到某种误导。
读者阅读时属于线性思维,他会想当然的把目录当作文章结构看待,而不是自己去发现真实的文章结构。
我们从内容上看,阅读非常连贯、顺畅,逻辑也非常合理。但如果结合目录,就会发现总感觉哪里不对,可又说不上来。
这是因为我们在阅读《金字塔原理》时,会在不知不觉中用金字塔原理反过来印证这本书,即通过内容来印证形式,也通过形式来印证内容。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本书的目录合理,又好像哪里不合理,最后分不清是文章结构的问题,还是目录的问题。
究其原因,还是这本书的目录存在问题,它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文章结构。我们可以用思考的逻辑来检验目录。
根据金字塔原理,我们知道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 1.纵向: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很明显,横向上的分组存在问题,’表达的逻辑‘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属于同一逻辑范畴。’表达的逻辑‘属于关于金字塔原理的理论,其他三个则属于关于金字塔原理的应用,这违背了归类分组的原则,因此目录中把它们放在一组是不合理的。
当然,如果按照规则学习的过程进行分组,目录一样违背了归类分组的原则。因为’思考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属于规则证明,它们俩应该归为一组。
那么这本书合理的结构应该如下所示。
我们不知道作者是有意为之这样,还是为了图方便故意省略掉一级目录。但如果按照内容结合文章目录进行思考,读者很容易陷入认知冲突当中,一方面觉得文章写得很有道理,但另一方面又觉得文章写得与其所反映的不符。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阅读困难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作者故意在目录中设下陷阱,误导读者的理解。
至此,整个分析过程完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金字塔原理》这本确实存在诸多问题,阅读困难是正常现象,具体总结为以下原因:
- 1.阅读这本书需要一定认知能力,因为金字塔原理本身是一种智力技能。
- 2.中外文化差异,思维习惯不同,所以阅读理解方式也不同。
- 3.译者水平有限,翻译上存在生硬、僵化、不协调等现象。
- 4.作者有所保留,有些知识点并未和盘托出;其次在目录上设陷。
- 5.文章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利于阅读理解。
- 6.文章引用的材料(案例)太过商业化,不贴近生活,对普通读者不算友好。
- 7.国内读者逻辑能力普遍偏弱,大都缺乏逻辑思维方面的知识与训练。
总而言之,《金字塔原理》提供的是一套关于思维的方法论,读得懂是一回事,应用又是一回事,真正掌握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