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角度探究金字塔原理(12)

从思维的角度探究金字塔原理

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第二步,进行加工。前者是思维材料,后者是思维方法。

换言之,知识是思维的结果,也是思维再加工的材料,当知识作为思维的加工材料参与思维的过程时,知识就会不断地被加工成新知识,而这时头脑中主观形态的知识就成为了思维或智力的一部分

人的思维具有内隐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确实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比方你现在看到的文字,或对文字的理解,就是思维的作用。思维的这种内隐性决定了思维不易察觉,除非你有意识地去留意。

《金字塔原理》提供了一套关于思维的方法论,帮助我们迅速厘清思路,将零散的观点有序地组织起来,化繁为简。但它只是从应用层面教我们如何搭建金字塔——即如何将材料组织成金字塔结构,而整个材料加工的过程就是搭建金字塔的过程。

换言之,这本书更多的是从材料加工的角度阐述了对方法的应用——在具体的实践案例中教会我们搭建金字塔,而不是从思维的角度阐述我们该如何使用方法。

虽然将方法应用在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加工的过程——搭建金字塔的过程,或者说应用方法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但这对我们理解金字塔思维是不利的。

从应用层面看,思维的起点是从材料开始,针对材料有两种方式搭建金字塔结构,分别是: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对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而非具体的思维方法。

我们通常在具体的场景中知道如何使用这两种方法搭建金字塔,却很难更深刻地理解该如何灵活应用这两种方法。多数情况,我们只是照猫画虎式地搭建金字塔结构,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因为我们缺乏对思维方法的理解。

概言之,《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只是从应用层面上简单地教我们如何搭建金字塔,即通过具体的例子教我们如何搭建金字塔。虽然是手把手的指导我们,但它却跳过了思维方法,或者说省略了思维方法,直接将思维方法放到了应用方法中教我们如何构建金字塔。

虽然表面上看,应用方法和思维方法并没什么不同,但应用方法本质是对思维方法的使用。对于思维的理解,我们就必须从应用方法中概括总结出思维方法。因此,这不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金字塔这种思维,也不利于我们更熟练地掌握并应用这种思维方法。

从思维的角度看,思维既是一个过程,也是加工材料的工具。思维运用思维方法,将材料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即材料的加工,这个过程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对思维方法的应用过程,当这个过程结束时——即金字塔搭建完成时,方法也就成为思维的一部分,融入了整个思维体系当中

因此,使用思维方法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构建思维,训练思维,巩固思维的过程。

从上面,我们可知思维的三要素

  • 1.思维材料(载体)
  • 2.思维方法
  • 3.思维规律

更详细的讲,‘搭建金字塔’本身就是从思维开始,针对需要加工的材料,运用思维方法,将其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那么我们从思维的角度出发,该如何搭建金字塔的呢?

第一步:明确理念打基础

搭建金字塔的第一步应该是先了解这种思维方法,然后掌握它的具体应用方法。

我们知道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 **1.纵向:**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概言之,搭建金字塔的思维方法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在更具体的实际应用中,方法则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第二步:基于目标定主题

掌握了思维方法和具体的应用方法,我们就需要根据材料确定中心思想。因为思维加工的目的就是将材料组织成金字塔形式。

所以,我们需要围绕材料根据其目标确定一个主题。主题相当于一个容器,限定了材料可以展开的范围,同时起到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

(这里可以根据材料的背景或场景设定目标,然后确定主题)

明确了主题之后,我们就需要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场白’——即序言,来聚焦读者散乱的思维,让其专注于你的主题上。

换言之,你需要设想读者头脑中已存在的关于主题的疑问,然后引导他关注,从而激发他的兴趣。

第三步:纵向结构分层次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思维方法,正式搭建金字塔,具体的应用方法可以选择自上而下法或自下而上法。这两种方法都遵循着思维方法: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纵向的思维方式可分为两种:

  • 一种是自上而下进行疑问/回答做分解

  • 一种是自下而上进行概括总结做聚合

采用自上而下法——即疑问/回答,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能迫使读者按照作者的思路产生符合的逻辑反应

自上而下法,第一需要以读者为中心,设想读者头脑中已存在的问题。第二需要提前想好答案,然后通过不断地疑问/回答来引导读者了解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采用自下而上法——即概括总结,能够让观点清晰地展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

自下而上法分为三步:

  • 第一步、收集信息;
  • 第二步、归类分组;
  • 第三步、总结概括;

通常而言,自上而下法更容易搭建出结构,而自下而上法更容易培养出结构化思维

但实际应用中,两种方法一般都会同时使用。在自上而下地搭建结构时,同时也在自下而上地完善结构;在自下而上地构建结构时,同时也在自上而下地检验结构。

第四步:横向结构选顺序

除了在纵向上要保证思维遵循结论先行、以上统下,我们还需要保证横向上的思维同样遵循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

因为思维不仅能纵向发展,同样还可以横向发展——发散思维就是一种横向思维。如此,我们才能保证搭建出的结构完整、清晰、严密。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横向上结构选顺序就是在检验纵向上各层次的结构是否符合金字塔的3项原则,以及保证结构上的完整——完全穷尽无遗漏,相互独立不重叠。

从某种意义上说,横向上的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就是在保证底层思维符合逻辑,而不是胡信口开河,当然它也确保自下而上的概括总结的正确性。

第五步:形象表达做演示

经过以上几个步骤,金字塔结构基本算是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将整个结构润色,让其更形象化,最后就是将其呈现出来,至此,整个金字塔的搭建过程就算完成。

回顾整个思维发展的过程,我们其实是在自下而上的思考,而这个自下而上的思考同时也是在自下而上搭构建金字塔,而这个自下而上地构建金字塔的过程中又包含着自上而下地搭建金字塔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在自上而下地搭建金字塔的过程中同时也包含着自下而上地搭建金字塔

其实,从整个思维的角度而言,这个自上而下地搭建金字塔的过程与自下而上地搭建金字塔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过程——都是同一个思维过程,所不同的是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搭建金字塔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上而下法与自下而上法相结合的过程

updatedupdated2025-01-06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