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永远在探索自己

人的认识是一个自发向自觉,被动向主动的过程。人的自我意识产生于这一过程之中,人一旦将自己对象化,就会无意识去探索自己是谁——这即是自发,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且认为正在做的事情很有重要时,无意识就会向有意识转变——这即自觉,然后人会陷入到探索当中——即认识。

但是人不能直接自己认识自己,必须借助社会和他人的参照系来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就像人不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一样。马克思说:“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

换言之,人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人要认识自己,必须将自己与社会或他人的关系当作认识的对象才能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就像张三意识到自我,是因为看到了李四,从李四的存在和活动中反思到自身。

那么人要认识自己,就要先认识社会,要认识社会就要先认识自己,这种矛盾的认识循环将人从有意识推向了无意识,但人意识的觉醒又将自己从无意识拉回到有意识。于是乎,人的意识变成了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认识混沌体,而矛盾成为认识发生的内部动力,促使着人开展认识活动,并促进着认识的发展,而认识也在有意识无意识中进行着。

换言之,认识是一种探索,在意识觉醒那一刻起,人的探索就在有意识无意识中进行着,这是一个自发向自觉,被动向主动的过程。

那么人是如何探索的呢?探索的形式有很多,其中恋爱就是探索的一种形式,恋爱的本质是一种自我认识,在认识中获得意义——即存在,也可以理解为生命意义的创造,生活经验的创造。

正如前文所述,人不可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一样,必须借助他人来反映自己。恋爱就是借助另一方来反映自己,通过恋爱对象的眼睛来认识自己。

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从而才能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进而否定自己,再而超越自己。

恋爱的过程就是一个以他人反映自己,将自我对象化,自己认识自己,从而实现自己,否定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

科恩曾指出:“社会比较的过程是两方面的。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在与别人比较中得出的,对别人的认识和评价则是在与自己比较中得出的。”

因为恋爱,我们不再只关心自己,转而还要关心恋爱对象,正是有了对象,我们的意识才加快了两重化,分化为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恋爱这一行为将我们从个人的世界中分离出来,让我们开始注意到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存在,并开始真正的意识到自己。

人一旦开始认识自己,就标志着向成熟发展,这让他(她)身上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会减少,变得更稳重,更理智,更沉着。

在恋爱中,我们不光要认识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还要认识对方身上有哪些优缺点,从而映射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并通过对方来发现自己身上那些自己没能认识到的问题。

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去发现对方身上有哪些值得自己去学习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东西需要自己去避免,以及认识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优化,哪些地方可以继续发展、更进一步,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真正的实现自我,而实现了自我就能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论,进而才能否定自我,再而超越自我。

updatedupdated2024-04-11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