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我: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从出生起就存在了,包括基本的人类生物冲动,如饥饿、口渴和性冲动。无论何时这种需要未得到满足,自我都会产生强烈的信号使人找到满足它的方法,并且是立刻满足!

本我按弗洛伊德所说的“快乐原则”运作,这意味着它要求即刻满足所有的欲望,不顾理性、逻辑、安全或道德等一切因素。弗洛伊德相信,在每个人的本我中都存在那些黑暗的、反社会的、危险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而且它们不断寻求表达。因为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在无意识层面运作,所以你通常不能意识到它们。

然而,如果你缺乏人格中的其他部分而只有本我,弗洛伊德预期你的行为将是不道德的,发生惊人的偏常,甚至对自己和他人是致命的。

在弗洛伊德看来,你没有按这些危险的和偏常的方式去行动的原因,是依靠自我和超我的发展来限制和控制本我的冲动。

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自我按现实原则运作,意味着它关注现实社会和行为的结果。自我属于意识,其工作是让本我的冲动得到满足,但要用理性的、合理安全的方式去完成。

然而,自我也受超我的限制。超我本质上要求自我根据内在的一套关于是非对错的规则,保证自我为本我的需要找到的满足方案是道德的和合乎伦理的。

弗洛伊德认为,这些伦理规则是你的父母灌输给你的,并且,如果你的行为方式违反了这些规则,你的超我会用它自身非常有效的武器惩罚你:内疚。你认识超我吗?它通常被称为良知。弗洛伊德认为超我在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面发挥作用。

弗洛伊德的人格概念是动态的,即自我不断试图用超我的道德要求去平衡本我的需要和欲望,以此来决定你的行为。这里有一个例子来说明它是怎样工作的。

想象一下,一个年轻男人在一个小镇的街上闲逛。时间是晚上10点钟,他正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意识到自己饿了。在路过一个杂货店时,他看到大窗户的另一边有食物,但店已经关了。他的本我可能说:“看,食物!跳过窗子拿一些。”(记住,本我想立刻满足而不顾后果。)他可能没有意识到本我的建议,因为它们在意识层面之下。自我可能“听到”了,不过,因为它的工作是保护男孩远离危险,它可能回答:“不,那将是危险的。让我们绕到后面,破门而入,偷些食物吧!”这时,超我将愤怒地说:“你不能那样做!那是不道德的,如果你那样做,我将惩罚你!”于是,年轻人的自我重新考虑并提了一个新建议,那是本我和超我都能接受的。“你知道,过四条街有一个通宵快餐店,我们去那儿买点食物吧!”假定这个男孩的心理是健康的,这种解决方案就是最终反映在行为上的方法。

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大多数人不存在反社会或偏常行为,这是因为在人格的三个部分之间存在这个检查和平衡系统。但如果这个系统发生故障而丧失平衡,会发生什么?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是本我的要求太过强烈而自我不能适当地控制。如果不被接受的本我冲动挤进你的意识(弗洛伊德称为前意识)并开始击败你的自我,会发生什么?弗洛伊德认为,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你将经历一种非常不愉快的、被称为焦虑的状态。他特别称之为游离性焦虑,因为虽然你感到焦虑和担忧,但产生焦虑的原因并没有完全进入意识,所以你不确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当这种焦虑状态存在时,我们会感到不适,并试图改变它。为了这样做,自我要拿起它的“大枪”,即自我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目的是阻止本我被禁止的冲动进入意识。如果成功了,由本我的冲动引起的焦虑不适将得到缓解。防御机制通过自我欺骗和歪曲事实来防止焦虑,从而本我的冲动不必得到承认。

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对应自然世界、内在世界和社会,也即动物性的我,作为人的我和社会性的我,它们集合起来共同构成了现实中的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人其实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的命运,从小的方面看取决于父母的意愿、他的际遇和他个人的意愿;从现实看取决于他个人的能力、他选择的平台和时代的发展;从长远看取决于他个人的努力、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趋势。

概言之,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updatedupdated2025-02-212025-02-21